如今大家對自身健康狀況越來越關注,
稍有不適便到醫院做檢查、開藥,
吃點藥能好的病再也不必硬撐。
與此同時,大家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
對慢性病也有了基本的認識,該吃的藥一頓也不敢遺忘。
然而老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很多病人還是迫切希望自己的病“好了”就立即停藥。
可是,有些藥不是你想停就可以隨意停的,這裡面也有大學問。
接下來,將介紹兩種與大眾息息相關藥物的停藥知識。
抗生素
案例:
年輕美麗的媽媽李女士感冒了,半夜忽然覺得渾身發冷,
拿出體溫計一量,39度。
她馬上翻出家裡藥箱裡的抗生素,吃了一片。
第二天晚上,李女士燒退了,
她覺得精神好了許多,覺得自己“好了”,便不再吃抗生素了。
專業點評:
李女士的做法看似沒什麼問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這樣做。
但是,抗生素是不可以隨意停用的,我們詳細來說一下。
抗生素以及我們常說的“消炎藥”“先鋒類藥物”均屬於抗生素的輔助劑,
也是老百姓接觸最多的藥物。
感冒發燒後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吃兩片。
暫且不論此時是否應該吃抗菌藥,
如果疾病確需服用抗生素,應該什麼時候停藥呢?
“感覺”自己好了,不再發燒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藥呢?
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
對於一般藥物,我們人體服用後發生藥物對機體的直接作用,從而產生藥效。
而抗生素產生作用的過程,實際上是藥物-細菌-機體三者之間的過程。
因此若發生感染性疾病,只有藥物將致病細菌“完全”殺滅,
才能阻止細菌對機體的傷害。
自覺性停藥,可能會導致僥幸存活的細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引起疾病的復發,導致細菌病變,甚至必須開發更新藥物才能得以根治。
而沒有抗生素的細菌,可是目前全世界醫療疾病當中最大的危機。
所以說我們的停藥時間是取決於藥物是否將細菌消滅,而不是自我“感覺”的康複。
抗生素的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使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3-4天。
一般感冒診所開出來的藥物,病人需遵照開出的藥量服用,並在回診確定康復後即可。
而對於特殊重大疾病,以及嚴重感染住院的患者,就一定要遵循醫師的指示。
安眠藥
案例:
34歲的小鄭是一家外商公司的工程師。
最近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小鄭晚上經常睡不著覺,
為此困惑了好久。
最後,小鄭選擇服用安眠藥調節睡眠。
服用一段時間後,小鄭覺得好多了,晚上很早就能入睡,也睡得香,便想停用藥物。
專業點評:
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出現失眠、抑鬱或焦慮的症狀,
因此也不得不選擇服用安眠藥調節睡眠。
老年人“覺少”,睡不著還容易醒的早,
所以不少老年人為保證正常的生活質量都會服用安眠藥。
服用一段時間後,睡眠質量提高了,便想停止服用藥物。
然而安眠藥可不是說停就可以停的。
長期服用單一的安眠藥,機體有可能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
此時如果突然停藥可能會產生焦慮、失眠、易激惹、頭痛等停藥症狀。
簡單介紹三種停藥的方法,即隔日停藥法、漸減法和替代法。
安眠藥隔日停藥法:
即減少服藥頻率,
從開始的一周停一天藥,
到一周停兩天直至最終停止服藥;
漸減法即減少服藥劑量,從減少原基礎劑量的1/4開始,
逐漸減少劑量直至最終完全停藥,
一般需1~2個月
安眠藥替代法:
即逐漸用另一種要替換當前藥物,主要針對的是仍需服用安眠藥,
而又擔心當前藥物引起依賴性的患者,
此方法為減去當前藥物一半用量,
替換為另一藥物,持續如此減和加,最終完成替代。
當然最重要的,吃藥使你痛苦,預防還是最好的方法
平時重視生活,健康生活型態、運動、健康飲食
才不需要到醫院開大大小小的藥物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