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公園裡不走路靠雙手,居然會有這種功效!

據說,這項“運動”不僅有利於脊椎,特別是腰椎,還有利於心臟、大腦等,就連痔瘡都能治。

這種早在幾年前風靡起來的“爬行運動”,至今還擁有著眾多粉絲。竟然有這麼多神奇的療效,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實呢?

為此,錢報記者特地請教了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童培建、杭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潘浩、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寧夫、全科主治醫師周葉、胃腸肛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健等,得出的結論是:有利有弊,爬行運動可不是人人都適用的。

有人說,自己爬了6年腦梗沒了
血糖、痔瘡都不成問題
在不少城市的公園裡,不少大爺大媽都戴著手套,彎腰弓背在地上爬來爬去,場面壯觀,看上去更像“喪屍團”。

這樣的健身方式真的好嗎?
杭州張老伯“爬”了一年多後,感覺自己的頸椎輕鬆無比,以前的腰疼病也不輕易犯了,身體越來越輕鬆,而且睡眠和食慾也都改善了。如今,張老伯每天至少要爬行半個小時,爬行距離至少1000米。同時他還帶了兩個徒弟,跟著他一起爬行。他表示一定要將“爬”進行到底。

鄭州的退休工人李師傅,69歲,爬行了6年,血糖低了,已經停止打針,連腦梗的跡象也沒了;而58歲的老武也表示,也就2、3年的時間,氣管炎也因為爬行運動消失了。

至於原因,解釋看似挺合理的

“爬行健身可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減輕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椎和膝關節的負荷。所以爬行健身對防止腰椎部疾病、腰肌勞損以及多種頸、肩、脊椎病有一定療效。”
“冠心病、高血壓、脊椎病、關節炎、內臟下垂等疾病都與直立有關。直立姿勢使大腦處於人體最高位置,導致大腦極易缺血缺氧;由於心臟只進行一些極度縮小了生理強度的慢性運動,也使心臟的適應能力逐漸減退。這些都容易使脊柱、大腦、心臟發生疾病。”

甚至有人說,人長痔瘡,是因為直立行走給肛週週圍施加了壓力,要是能像動物一樣爬著走,肛周壓力減輕,痔瘡就會好轉。
這些解釋真的經得起醫學的推敲嗎?

爬行源於五禽戲
對腰椎問題的確有好處
爬行運動的好處,的確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但是從臨床上來看,對於脊椎,尤其是腰椎不好的人來說,還是有益處的。

爬行易讓血壓升高
對心臟和痔瘡亦無益

那麼,問題就來了,其他功效也是真實的嗎?
有人解釋,人體直立時,心臟要推動血液迴圈,就要克服血液的重力影響。而且人在直立運動時,下肢是主要活動器官,血液會更多地分配到下肢,心臟及其以上的器官血供減少。與此相比,爬行時由於心臟及其以上部位位置的降低,有利於全身的血液迴圈,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由於爬行時頭部經常得以下垂,血流量增加,能有效地改善大腦的血液迴圈。

至於治療痔瘡,更是無稽之談。張健介紹,人體的直腸末端有一種叫肛墊的組織,跟肛門的緊閉功能有關,盆腔壓力增加,會慢慢導致直腸末端肛管周圍皮下靜脈曲張。肛墊組織退化,彈性纖維斷裂,導致曲張和擴張的靜脈叢下移,在排便過程中造成突出和出血,這就是痔瘡。

誘發痔瘡的原因很多,比如說用力排便、婦女懷孕生產、愛吃辛辣食物等。“久坐久立,僅僅是可能引起痔瘡的一種因素而已。改變體位並不能改變痔瘡存在的實質,不過,這也提醒我們不要保持一個動作太長時間。如果爬行可以緩解盆腔壓力,不如就在床上躺著或趴著好了。”

簡單一句話,包治百病,單純的爬行運動是完不成的,而且還可能因為這項運動誘發了疾病。手、足、膝部有破損和感染的朋友暫時別練,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動脈硬化、體位性貧血等患者也不適宜做此運動。

醫生提醒

用爬行鍛鍊前,最好先進行熱身,在地毯或草地上進行,在硬地面上爬行要配戴護膝和手套。不要追求速度和距離,起身時應當緩慢,以免突然站起造成大腦瞬間缺氧暈倒。
飯後不宜進行此鍛鍊方法,特別是要避免中老年人腸道裡食物反流。另外,建議一天分兩次爬行,每次分三段,每段不宜超過10分鐘,累計不超過半小時。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