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A今天來跟你說說 油要這樣用,吃起來才健康!

 

(source: toutiao)

食用油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烹飪原料,還為人體提供一些“必需脂肪酸”,如亞油酸、α-亞麻酸等。在為我們提供和儲存能量的同時,也幫助維持體溫、保護臟器等。

但不正確的吃油方法,卻有害健康甚至威脅生命。

那麼,生活中我們究竟該如何科學使用食用油呢?

控制吃油

總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個成年人一天攝入的食用油量應在25~30毫升,大概是普通白瓷勺兩勺半的樣子。

(source: toutiao)

保持這個量,一方面不會有過多的脂肪攝入,另一方面保證了人體對脂肪酸的基本需求。

但調查表明,城市居民用油量平均每人每日已達80毫升。因此,較粗略的方法,是先把平常炒菜的用油量減半。對於血脂高的人,建議要減到日常1/3的量。

更精緻的建議是,最好使用帶刻度的油壺等小工具,可做到量化用油。

對於一個三口之家來說,按照每人每天 25~30毫升的限量標準,則一天做飯用油總量不要超過 75~90毫升。合理運用小工具能幫助我們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在煎炸時會吸收很多油,如茄子、豆角、土豆等,吸油率可達15%~20%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每天按照兩勺半油量的總量,生活裡就要遠離油炸食品了。

(source: toutiao)

如果想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就更不能忽視對烹調油用量的把關了。

革新烹調

方式

為了幫助我們減少有的用量,建議更多地採用蒸、煮、水滑、拌等烹調方式,儘量少用煎炸的方法。實在嘴饞忍不住要煎炸時,不妨嘗試用煎代替炸,也有助於減少油的使用量。

對於蔬菜類食材,可以用白灼、蒸、涼拌的方法,減少“炒”的頻率;對於肉類食材,可以用蒸、燉、煮和烤的方法代替油炸、油煎。

(source: toutiao)

此外,不同烹調方法適用的油也有所不同:

★ 用來低溫烹呼叫的油,如涼拌、白灼,適合選用含較多“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芥花油、芝麻油、初級橄欖油、大豆油、葵花油等;

★ 用來煎、炒食物的油,如煎魚、煎蛋、炒肉等,適合選用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精煉橄欖油等;

★ 用來高溫油炸的油,如炸雞排、炸薯條等,適合選用飽和度高、而且發煙點也高的油,如棕櫚油、椰子油、橄欖調和油等。

勤更換

巧搭配

一些家庭的飲食習慣使然,老愛長期認準買同一種食用油。

但是,不同的油在同樣的溫度下產生物質的量不同,不同植物性油的脂肪酸構成不同,不同植物油的營養特點也不同,因此應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source: toutiao)

同時,對於高血脂人士,在控制每日食用油量的前提下,適合以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為主,如芥花油、葵花油等,其他油為輔。

家裡用油不多的情況下,最好買小瓶包裝的油,儘量能在一兩個月內用完。小家庭要抵抗大桶裝的平價誘惑,因為油開蓋後長期存放不新鮮的話,不利於健康,就因小失大了。

在日常生活中,動物油與植物油的比例應為1:20。植物油的搭配也要合理,要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使營養全面。

我們在平時用油時,最好適當搭配一些高階食用油,如橄欖油、茶籽油等,比如每買3斤花生油,就要換著用1斤橄欖油。

(source: toutiao)

人體的大腦細胞、神經系統發育,都需要這種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控制油溫

在烹調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與烹調方法和食物有關。如果油溫過高,超過180℃,就會產生醛類等不健康物質。

所以做菜時要控制油溫,以不超過七成熱為佳。

高溫油氧化快,營養會被破壞。氧化後會產生過氧化物和一些致癌物質,過氧化物會影響人體心血管功能。

如何判斷油溫呢?可參考以下粗略方法:

★ 三四成熱時,油麵平靜,有少許泡沫,不會出現油煙;

★ 五六成熱時,油麵泡沫基本消失,油麵波動頻繁,有少量油煙出現;

★ 七八成熱時,油麵平靜,油煙大量上升;

★ 到達九成熱時,油煙開始密集上升。

有需要的家庭,建議自備廚房專用烹飪溫度計,來精確做菜時的油溫,更好地把控油溫不超過120℃左右。

(source: toutiao)

科學用油,才能美味又健康。我們平時使用食用油,請堅持這四項基本原則。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或者建議,不妨分享給我們。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飲食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油要這樣用,吃起來才健康!」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