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日新月異要求我們“快”起來,才能跟上發展潮流。長期緊繃神經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身體發出紅色警報,為了自己的健康,是時候慢下來了~
1、飯,要細嚼慢嚥 邊走邊吃,兩三分鐘吃完是很多人的常態,一頓飯吃完往往都不知道味道,甚至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 吃飯要慢,細嚼慢嚥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增進食慾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為進一步消化分解打下良好基礎。
而且細嚼慢嚥能促進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病菌。
吃飯過快,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會引起消化不良,導致消化道疾病;若食物過燙,會損傷食管黏膜,引發急性炎症。
建議:吃飯不要狼吞虎嚥,每口飯咀嚼約20次左右再下嚥。
2、水,要小口慢喝 很多人都習慣等到口渴時再一次喝大量的水。喝太快可能會引起打嗝,嚴重時還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短時間內突然飲用大量的水,會增加腎臟負擔,來不及排出多餘的水;還可能會使體液內的鈉含量急劇降低,出現低鈉血癥。
特別是對於有心臟病的人來說,猛喝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
注意:正確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裡,滋潤口腔,再分幾次慢慢嚥下。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
要養成經常主動喝水的習慣,每次喝250~300ml,每天喝1200ml左右的水。飲用水最適宜的溫度是18℃~45℃,切忌過燙或過涼。
3、呼吸,要深長勻細 古時的慢呼吸養生,推崇深長而緩慢的呼吸形式,相當於一呼一吸6.4秒。 慢呼吸養生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速度要放慢;勻,一呼一吸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
養成深呼吸的習慣能促進肺部迴圈,增強胃腸蠕動。
4、起床,要先伸繼坐後起 很多人都是早上鬧鈴一響,馬上起床,或者賴到來不及時再“噌”地一下躥起來洗漱。 人剛醒來時,全身血流相對較慢,馬上穿衣、洗漱,很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特別對於老年人來說還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醒來後不要馬上起身,在床上靜躺3分鐘,伸幾次懶腰,踢踢腿,促進血壓迴圈。然後慢慢坐起,先把雙腳放下床沿一會,再起身。
5、排尿要及時,排便不著急 天越來越冷,很多人不願意離開溫暖的被窩,憋尿憋到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去衛生間。 殊不知排尿過快,膀胱排空,血液往下走,促使血壓降低、心率減慢,腦供血不足,容易誘發排尿性暈厥,出現跌倒意外。尤其是老年人,早起排尿儘量緩慢,起立或蹲起時要手扶支撐物。
排便時,身體的腹部肌肉會用力收縮,腹壓增高,心臟排血阻力增大。如果用力過猛,血壓升高,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建議:有尿感時要及時去廁所,長期憋尿易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炎等;排便不暢的老人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緩瀉藥物。
6、彎腰不逞能,回頭講平衡 老人的平衡能力差,關節較硬,肌肉萎縮對關節的保護變少,大幅度彎腰易造成牽拉傷和關節錯位。 如果彎腰過快過猛,很容易損傷腰椎小關節,造成閃腰。
老人平時忌諱猛回頭。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頸動脈血管會變窄、管壁變脆,突然轉脖子會壓迫頸動脈,影響腦供血,導致昏厥。因此回頭時要把握好平衡,慢慢回頭,避免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