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日常飲食幫你補足氣血!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大家好,我是 $name 今天來跟你說說 9大日常飲食幫你補足氣血!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9大日常飲食幫你補足氣血

1.當歸:

養血之聖藥,味甘辛質潤、性溫、無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為婦科良藥,為補血要藥。用於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補血取當歸頭、當歸身;活血多用當歸尾。

注意:溼重腹脹及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療多要與肉煲,其脂溶性的有效成分才容易出來。

2.紅棗:

甘,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等,是中國的傳統滋補品。

注意:大棗雖然營養價值高,但血糖高者不宜,牙齒不好的也要少吃。

3.紅糖:

甘甜、溫潤、無毒;入肝、脾;有潤心肺、和中助脾、緩肝氣、補血、祛寒止痛、破淤之效。特別適合產婦、兒童及貧血者使用。

注意:因其有活血作用,孕婦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不宜。

4.阿膠: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阿膠一般用量為三至九克,宜飯前服用,具體用量要根據個體體質情況來定。

注意:服用時,不要同時喝茶、吃白蘿蔔,感冒時不要服用。因阿膠有止血作用,女性月經期間服用如出現經量變化請停止服用或減量服用,之後根據變化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服用。孕婦、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何首烏:

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有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髮、安神等功效。用於血虛,頭昏目眩,體倦乏力,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鬚髮早白,高血脂症。

注意:生何首烏有小毒,泡酒更要注意有導致藥物性肝損害的可能。

6.熟地黃:

味甘,性溫,歸肝、腎經;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肝腎陰虧、潮熱盜汗、腰膝痠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鬚髮早白、消渴、便祕。

注意:熟地黃比較滋膩,難以消化,多要配合陳皮、砂仁等健脾胃藥同吃。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不宜。

7.桂圓肉:

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可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症。

注意:龍眼含糖量高,食用後容易生溼熱。溼熱、痰溼重的人最好少吃。便祕、大便黏膩、腹脹、口乾舌燥或者是小便黃赤的人群,消化不良、陰虛內熱之人,最好別多吃。孕期女性有出現腹痛流產的可能故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不能夠大量服用。

8.黑芝麻: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肺、脾經;有補血明目、祛風潤腸、生津通乳、益肝養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身體虛弱、貧血萎黃、頭暈耳鳴、咳嗽、頭髮早白、大便燥結、乳少、尿血等症。

注意:黑芝麻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症。

9.花生:

調和脾胃,補血止血。其補血的作用主要是花生衣的功勞。因為花生衣能夠補脾胃之氣,所以能養血止血。同時,花生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

注意:補血不宜炒著吃。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

按摩能補氣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絕骨、足三裡、三陰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裡可以旺盛後天之本,使氣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經之穴,為脾血歸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醫認為,膈俞為血之會,功善補血止血,為治療一切血證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調節心肝脾三髒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心肝脾三髒都與血液的生成和貯存密切相關。膏肓俞為補益虛損的要穴,尤長於補血滋陰。

以上諸穴均有補血之功,艾灸、點按,若能持之以恆,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調理肝臟能補氣血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肝藏血,主疏洩,有助脾胃運化,所以養肝血也是調氣血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暴怒的情緒會傷肝傷脾,導致氣血損耗,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切記生氣,熬夜,多注意睡眠,並且久視傷血,經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多多運動能補氣血

運動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經常運動的人面色紅潤有光澤,看起來生機勃勃,這是因為運動有助於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供身體所用,還可以疏通經絡,讓氣血充盈!

我們在選擇運動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慢運動,切記劇烈的運動,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這樣才對身體健康更加有利!

氣足則血盈,氣血健旺,經絡順暢,則百病不生。所以氣血也是養生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最後請分享給大家,說說看你的想法吧!讓我們再會!我是Tammy小編。我們下次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