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日零確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趨緩,讓過去不敢就醫的患者「重新回流」,卻險造成遺憾。一名80歲奶奶,去年12月時舌背出現刺痛、灼熱,當時以為是火氣大沒睡好,觀察幾週後就醫服藥,未料後續因疫情未回診,使得舌頭病灶在「發炎、潰爛、痊癒、轉移」不斷惡性循環。
這個月回診時,竟被醫師診斷出罹舌癌,讓全場人驚呆。
▲一名80歲奶奶從原本的舌部黴菌感染,竟演變為舌癌。(示意圖 非本奶奶)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分享,曾收治一名80歲奶奶,去年底注意到自己舌頭上方出現刺痛、灼熱感,本以為是單純火氣大、沒睡好而不以為意,後續觀察2週沒改善而就醫,「來的時候發現她的舌頭呈現瀰漫性發炎,舌背上也沒有明顯潰瘍,就有一點紅腫。」於是開藥讓她返家服用。
未料,一週後奶奶再度就醫,主訴原本的紅腫慢慢出現潰爛式、約0.3公分小凸起,且一次長了2、3顆,醫師建議她切片檢查,結果報告只是「念珠菌感染(黴菌感染)」,擦藥過了一週即痊癒。但惱人的病灶反覆發生,又過了一週,她凸起的周圍出現潰瘍,給予藥物治療後又重新切片一次,結果仍呈現單純的發炎合併黴菌感染。
吳昭寬解釋,由於患者報告都是良性,因此2月底再次回診時替她開立口內膏、維生素B群,同時給予助眠劑改善睡眠品質,所幸傷口也逐漸癒合,加上當時台灣疫情爆發,因此告知她
「暫時不用回診,但有異樣一定要儘速就醫!」
▲不少人舌頭破皮都不以為意,症狀持續兩星期就要小心了! (示意圖為舌頭破皮)
吳昭寬說,再看到患者時已是4月底,奶奶主訴舌頭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伴隨刺痛感及舌頭活動異常,仔細一看發現舌頭側緣已有3公分潰瘍,安排切片
證實是舌癌第二期。
被問到為何病情一再拖延,奶奶無辜地回答,「3月初出現的潰瘍位置跟之前破皮處不同,之前是舌背,現在是側面,以為都是黴菌感染,再加上疫情,年紀大了擔心來醫院不小心染疫,才會自己買藥擦。」沒想這次新的病灶完全沒有進展,時間一拖就中獎。
由於奶奶沒有吸菸、喝酒或嚼檳榔的習慣,吳昭寬推測,
罹患口腔癌肯定與「牙齒」有關
,初期患者單純因免疫力低下引發舌癌潰瘍,這次長在舌頭側邊的潰瘍癌症,可能因不斷摩擦到假牙,又未接受適當治療而無法消腫,「不斷磨磨磨了一個半月就真的變癌症了!」所幸後來將患部切除,雖構音出現些微影響,進食舌頭擺動功能減弱,但後續透過復健訓練皆恢復到90%以上。
▲醫師指出,有長輩配戴假牙20年,即使出現不適仍繼續戴,有害口腔健康。
預防口腔癌、舌癌,千萬別做這三件事!
吳昭寬解釋,口腔惡性腫瘤,譬如嘴唇、牙齦、舌頭、上顎等區域,都算口腔癌,其中最好發在兩個部位,一個是舌頭,另一個則是口腔頰黏膜。
1.菸酒檳榔盡量別碰
菸、酒及檳榔,一直都是3大致癌因子,攝取量過多都會導致致癌率上升。
2.蛀牙、牙痛一定要快點處理
蛀牙、歪的智齒、拔牙後殘留的牙根,都可能因為不斷的刺激、摩擦口腔組織,導致慢性潰瘍,久了出現像是紅斑、白斑、疣狀增生等癌前變化,如果置之不理,就可能會導致口腔癌、舌癌。
3.不合適的假牙,別一戴再戴
許多長輩配戴假牙後,一戴就是20年,縱使假牙鬆動、不合的情況,也是忍耐續用。這樣不但會不斷摩擦口腔組織導致潰瘍,久了還會出現癌化現象。
吳昭寬提醒,民眾應定期安排篩檢,若嘴破超過2週以上沒有癒合,或是口腔內部有白斑、紅斑、硬塊,不明原因出血、頸部淋巴腫大等異常症狀,應盡早至醫院接受醫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