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表現一出現,小心血液已『黏稠如粥』,養好血管,遠離4個習慣!

血液粘稠,又稱為“血稠”。

血液粘稠與很多不良習慣有關,如吸煙、喝酒、熬夜、高油脂飲食等,會影響體內血液的供應,容易形成血栓,引發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梗等。
特別是中、老年人群出現血稠的症狀要引起重視。
4個表現一出現,小心血液已“黏稠如粥”,莫忽視!

1.早上起床後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

一般要吃過早餐後,頭腦才會逐漸變得清醒。

2.午飯後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

3.暫時性視力模糊。一旦血黏度高,血液就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4.胸悶。血液黏稠,為心臟及各個器官的供血就會變緩慢,很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這樣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的表現。

養好血管,遠離4個習慣

慣一:長期久坐不動

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身體代謝會降低,血液流速變慢。
特別是剛吃完中午飯,更多血液匯集到胃部進行工作,大腦處於缺氧狀態,很容易困,這時若是睡覺更容易血液粘稠。
另外,長途司機經常久坐駕駛,大腦高度集中,神經緊張,缺乏鍛煉,也易導致血液粘稠,甚至會猝死。

習慣二:吸煙

香煙中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
其中,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的承受能力減弱,心肌缺氧引起冠狀動脈梗塞,心臟局部缺血(或心膠痛)促使動脈粥樣化累積,是許多心髒病的發生。
而,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吸收氧氣的能力,導致血液粘稠。

習慣三:喝水太少

正常成人血液中約60-80%的水分,若喝水太少,會直接導致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水是最好的稀釋劑和排毒劑。應及時補充水分。

習慣三:常吃肉、高油脂食物

血液中除了水分、血細胞等,還有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長期攝入高油脂類食物,身體代謝負擔加重,到血液裡形成脂肪,導致血液粘稠,嚴重者會形成血栓。
經過高溫油炸的食物含有一定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影響身體健康。
有研究表明,食用油溫度過高會產生丙烯醛和大量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易導致呼吸道炎症。

習慣四:長期熬夜

血液粘稠會導致身體困乏、無精打采,但長期熬夜,睡眠不足也會對血液粘稠有影響。
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心髒病、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研究發現,每晚睡眠不足6~7小時導致死亡率的增加比例與吸煙相當。

養好血管,做好4件事 一:減少食物加工工序
像那些油炸類、煙熏類等食物,對身體都有一定的損害。
建議,減少食物加工工序,且,多吃些瘦肉、魚肉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做菜時,最好選擇涼拌、清炒、清蒸等方式,保留食物原本的營養。

專家建議:不吃單一品種的油,最好是各種油換著吃,每人每天吃齊三種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種油類。
如,
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約25-30克。
蘇子油,是紫甦的種子經冷榨後得到的,其含有豐富的Omega-3 α-亞麻酸,其含量可達67%左右。

研究發現,Omega-3 α-亞麻酸有軟化血管的作用,從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保護血管系統的健康。
Omega-3 α-亞麻酸是來源於天然植物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保護機體器官不受富含動物脂肪飲食的損害,啟動體內細胞,增強胰腺細胞分裂,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有效減少內臟脂肪。
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最好搭配起來吃,這樣更利於補充人體所需營養。

二:多喝水,稀釋血液
水,既是稀釋劑,又是很好的排毒劑。
建議,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能幫助體內毒素排出。
喝水時,放些茶,會有更好的養生效果。
綠茶中含有兒茶素、茶多酚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纖溶系統活性,有預防血栓的作用。

三:堅持適量的運動
人到了一定年齡,機體的新陳代謝會變慢,而堅持運動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基礎代謝,且,還能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預防疾病發生。
建議,運動最好堅持做,每週運動4-5次,可以選擇慢跑、太極拳、游泳等。
切記,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要一次性過量,避免身體受傷。

四:保證良好的睡眠
睡眠質量好,對預防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幫助。
且,保證每天睡眠時間在6-8小時左右,還有助於身體健康長壽。
建議,晚上睡覺最好在10點30之前,避免熬夜。

送你一保護血管的動作 雙手擊掌
雙手擊掌的作用是, 十指與五臟六腑由經絡相連,擊掌能健腦益智、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老年癡呆等,療效十分顯著。
做法:
自然站立,掌心相對,擊掌動作宜緩,用力適度,連擊30次為一遍,早、中、晚各做一遍。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