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人都因為自身的原因而導致了身體濕氣太重,雖然女生大多數人都是有濕氣的,但是如果濕氣太重了,對人們的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並且有時候還會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很差。所以當發現體內的濕氣太重了的話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排除體內的濕氣,儘量讓體內的濕氣變少。

但是大家知道身體哪些反應,說明自己體內的濕氣太重嗎。 很多人在夏天時特別關注濕氣問題,到了秋冬季節卻不管了。這是很危險的,濕氣的根源在脾虛,四季皆可脾虛,四季都可能有濕氣,所以,即便已經進入深秋,也要注意濕氣問題。
身體有這6個表現,說明你已經“濕透了”

1、精神頹廢

人的體內濕氣一旦過重,首先表現的便是精神和睡眠。濕氣重會導致人失眠,或者是精神頹廢,一整天都會感覺到渾渾噩噩的,完全提不起精神。

2、皮膚油膩

濕氣重的人,日常很容易表現在臉部皮膚上,容易皮膚暗黃油膩、滋生青春痘痤瘡,嚴重時還會局部發炎瘙癢,起疹等。

3、頭重腳輕

如果濕氣一旦侵襲身體內的時候,容易出現頭沉重身體困重以及四肢無力,渾身不舒服的症狀,就感覺身體上附著重物一樣。
此外,還容易出現發熱、微微怕冷怕吹風,很容易流清鼻等濕氣重的症狀。

4、舌苔厚膩

這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5、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是體內濕氣過重的原因。比如大便總是有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濕氣重的一種表現,一般體內濕氣重的情況下上廁所一張紙是不夠的,得多使用幾張才行。

6、身形肥胖

濕氣重時,女人的小肚子會顯得腫大,而裡面並不是脂肪。而是濕氣跟脂肪混在一起,造成的虛胖的症狀。這是濕氣重,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

夏天濕氣重,有高溫照著,總還不至於生什麼大病;但秋冬不一樣,寒氣和濕氣會合,會讓五臟六腑都跟著遭殃,所以,此時更要注意去濕。
三招去濕,一身清爽 去濕的方式其實有很多,這裡只和大家說三種比較簡單方便的,一學就會的。

第一招:吃

濕氣和脾虛分不開,《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各個臟腑組織以及人體活動所需的精微物質,均靠脾胃化生及運化輸送。
其實“濕重”是標,“脾氣虛”才是本。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致脾虛,所以要去濕,就要先健脾,多吃一些補脾健脾的食物。

1、糯米

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故古語有“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

2、山藥

山藥中含有澱粉酶等多種營養物質,山藥可以健脾養胃,有助於人體消化。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
飲食不節、偏食生冷極易導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山藥屬於澱粉類根莖蔬菜,在食用時以蒸食、煮食為好,應當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

3、高粱

具有健脾益裡,滲濕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
對於一些胃腸功能略差的人來說,可以嘗試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銀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時候放上一點點高粱,可以讓原本就很營養的羹湯增加一些豐潤的口感。

4、香菇

可以補脾胃,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欲衰退,少氣乏力之症。現代用於防治佝僂病、胃癌。早在古代文獻上就記載,菇菌類具有益氣補虛、健脾胃,治療皮膚病等多種功效。
在挑選香菇時一定要聞一下,是否有刺鼻氣味,如有切莫食用。

5、板栗

板栗果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是良好的補益食品。板栗性味甘、溫、無毒,入脾、胃、腎。果肉益腎氣、健脾胃、壯腰膝、強筋骨,且活血、止血、消腫。
栗子500克加白糖適量,製成糊。栗子糊具有健脾胃,厚腸道的功效。

第二招:喝

調脾是個慢功夫,想要快速去濕,可以喝些去濕的茶水,方便,見效也更快。

1、木丹陳皮茶

配方:木丹0.3g、薏苡仁0.3g、蒲公英0.5g、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方解:
以上24味食材基本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其藥理作用分為兩種:一種是利水去濕的、一種是健脾養脾的,所以綜合起來,既能快速去濕,又能調養脾臟,雖然複雜些,但作用強勁。

其中木丹俗稱梔子,入藥以後清利下焦,也去濕排毒,平時經常用它泡水喝能預防濕熱黃疸發生,另外它還能有效去除人體內的濕毒,能預防濕疹和腳氣。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促進胃液分泌,助於消化。

荷葉,具有清暑化濕、升陽清陽、涼血止瀉的作用,對於暑濕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有一定的幫助。
砂仁既能健脾健胃,又善於化濕。砂仁化濕是使已失去運化的脾胃功能恢復正常,使病理產物快速排出體外,恢復身體的氣機升降,加快水液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泄,從而減輕這些毒素對身體的損害。

2、龍鬚玉竹茶

配方:龍鬚1g,蒲公英0.4g,玉竹0.3g,玫瑰花0.3g

方解:
這個配方是非常簡單的,重在利尿去濕,好處在於去濕的同時可調節血脂、血糖,對於一些三高人群也很適用。
龍鬚,俗稱玉米須,不僅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同時對調節血糖、血脂也有幫助,尤其是穩定血糖效果突出。

蒲公英,擅長去濕熱,有瀉火、除濕、利尿作用,可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有不錯的效果。
玉竹,可調節身體津液,玫瑰花可起到調和作用。

3、蒲公英五方草茶

配方: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方解:
可以看出,這個方和紅豆薏米有些像,但更複雜,此方著重利水去濕,功效要比紅豆薏米更好。
其中五方草又叫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作用。

薏苡仁,為去濕的佳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淡竹葉, 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 歸脾、腎經,能健脾去濕、固腎止瀉。
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去濕更佳!

第三招:動

很多人知道運動可以去濕,這方法簡單啊,不用花一分錢,天天跑滿頭大汗,可濕氣還是很重,這是因為你“動”錯了。
從中醫角度來說,去濕的出汗方法,叫做“出一層濛濛細汗。”
醫聖張仲景很擅長用汗法,但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們:“不可令如水流漓。”滿身大汗,就是如水流漓;濛濛細汗,只要有一點薄薄的汗意即可。

汗出多了,毛孔大開,外界潮濕之氣,更加容易入體。且《內經》說,汗為心之液。汗出多了,傷心陰,生心火。
所以,像快步走這種運動量不是特別大的運動,是去濕很好的方法,出汗不多,剛剛好。
快步走時要注意:

1、不要求快

很多人快步走的時候就追求快,這樣做是不好的。對於走路和跑步而言,強度就是速度,強度過大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比較常見的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

2、不要空腹快步走

不吃早餐就進行鍛煉,快步行走,對健康的影響也是不好的。不吃早餐或不補水就出門“狂走猛跑”,會導致血糖過低。早起時,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