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消炎藥,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抗生素。一旦說到自己關節發炎了,就第一時間奔向藥店自主購買抗生素。
這樣真的好嗎?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消炎藥和抗生素在骨科疾病中的使用。

認識“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由於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及關節邊緣軟骨下骨板病變,繼而導致膝關節症狀和體徵的一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

但明明疾病定義中沒有提到炎症,為什麼還叫做“骨關節炎”呢?這是因為,炎症作為基本的病理過程,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體表的外傷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見病和多發病都屬於炎症性疾病,骨科疾病中的關節炎雖然屬於退行性變,但炎症仍是引起關節炎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

炎症分為兩種,一種是存在明確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另一種是手術或外傷引起的物理性炎症,即非感染性炎症,又叫無菌性炎症。而引起關節炎的炎症,既包括了感染性炎症,如化膿性關節炎;又包括了物理性炎症,如關節間的反覆摩擦引起的區域性炎症。

為什麼不能吃抗生素?
實際上消炎藥和抗生素是兩種不同型別的藥物。只是在國內,由於用藥的不規範以及老百姓存在的誤區,人們通常將這兩種藥物統稱為消炎藥。而恰好這兩種藥物又同時具有消炎功能,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消炎藥就等於抗生素,一旦說到自己某些部位發炎了,就第一時間奔向藥店自主購買抗生素。

而骨科很多疾病都與炎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人們也常誤以為抗生素是治療骨科疾病的首選,有一些患者在關節疼痛時,自己隨便吃幾粒抗生素就應付過去了。這樣雖然能緩解疼痛,但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既然骨關節炎由炎症引起,那麼對症處理使用抗生素有何不妥?
原來,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和一些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抑制或者殺滅細菌作用的化學物質,消炎藥是指抑制炎症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

這樣看來,如果是感染性關節炎,那麼抗生素的作用就更為明確可靠,因為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殺滅的作用,去除導致炎症的根源。而消炎藥可以直接對炎症因子起作用,從而減少炎症因子刺激所產生的疼痛。
所以說,消炎藥可以減輕多種炎症,而抗生素一般只對敏感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效。

骨關節炎的正確治療
對於骨關節炎來說,臨床常用藥物治療有以下幾種:氨基葡萄糖、非甾體類抗炎藥、玻璃酸鈉注射液。
對於早期關節炎或者關節初次出現不適的患者,除了適當鍛鍊關節功能外,可以口服營養關節軟骨藥物氨基葡萄糖,增強關節軟骨基質的修復能力。

中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對於症狀較輕的,仍然可以考慮非手術治療,可以用消炎鎮痛類藥物,比如芬必得、西樂葆、安必丁等。此類藥物並非單純止痛藥,而是用於消除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部位組織的或是內部滑膜的炎症,通過消除炎症來達到止痛的效果。此外,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潤滑機制減弱,補充玻璃酸鈉能起到潤滑關節,營養關節軟骨的作用。玻璃酸鈉藥物常用的有施沛特和阿爾治,直接注射到膝關節腔,每週一次,五次一療程。

總而言之,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藥之前,需要弄清楚體內的炎症是不是由細菌引起的,如果是就需要服用與感染細菌對應的抗生素,如果不是,那麼服用解熱鎮痛消炎藥即可。但是最好的建議,還是到醫院由專科醫師診治後,再遵囑服藥,這樣才能安全合理用藥。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