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的時候,日本池田菊苗教授吃飯的時候發現湯特別鮮美,經過半年時間的研究,提煉出了穀氨酸鈉這種物質,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味精。味精有著使用方便、味道鮮美的效果,之後這種調味料便逐漸在各地流行開來。
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民眾對於食品安全事件越發敏感,很多關於吃味精會致癌的說法傳的沸沸揚揚。
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開始拒絕吃味精,甚至連雞精也拒之門外,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以後還能不能放心的吃味精呢?
1、首先,我們先來回答味精是什麼東西?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穀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96%能被人體吸收,形成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它還能與血氨結合,形成對機體無害的谷氨醯胺,解除組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氨的毒性作用。
況且穀氨酸鈉本身就是一種氨基酸成分,同時也是蛋白質組成的成分,對身體健康是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其實醬油、醋、耗油、咖哩醬等家庭常用調味料裡都有穀氨酸鈉的存在,如果說吃味精緻癌,那這些調味料也都別放了。
2、味精加熱後產生致癌成分,又該如何解讀?
民間說味精緻癌的原因是“味精加熱到120度的時候,會產生致癌的成分焦穀氨酸鈉。”其實通過實驗資料顯示,將含味精的淡鹽溶液加熱至115℃~120℃,並持續3小時,僅有約0.7%的穀氨酸鈉生成焦穀氨酸鈉,這樣的量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3、味精到底怎麼吃才更健康一些?
既然實驗資料顯示味精對人體並不會造成什麼傷害,那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怎麼吃,以及吃多少的問題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顯然裡面存在鈉元素。大家在平時做飯的時候,完全可以用味精來代替食鹽的使用。
而單純就食鹽來說,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g,所以每天吃味精的量也不宜超過這個指標。畢竟吃鹽太多,輕則會出現水腫,重則還會損傷我們的胃粘膜,從而影響腸胃的健康,對血壓也有不利因素。
此外炒菜時味精最好在快出鍋時加入,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鮮味。涼拌菜裡不適合直接加味精,冷盤的溫度較低無法發揮作用,若是非要加,也可以先用熱水溶解之後再拌入冷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