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雞蛋這樣吃,這6種方式讓營養變毒品!」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但是你知道嗎?用錯誤的方法吃雞蛋,這麼好的營養品就會變成毒品!
01、生吃
生吃雞蛋很可能會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吃進肚子去,造成腸胃不適並引起腹瀉。並且雞蛋的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需要高溫加熱破壞,否則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髮炎、脫眉等症狀。
02、隔夜
半生熟的雞蛋,在隔夜了之後吃卻不行!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在儲存不當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細菌,如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情形。同時,有的人認為雞蛋煮越久越好,這也是錯誤的。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
03、過量
如大家所知,雞蛋含有高蛋白,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造成腎臟機能的損傷。所以一般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進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04、加糖、加豆漿
很多人喜歡在烹煮各種食物的時候將雞蛋跟糖一起煮。其實雞蛋與糖一起烹飪,二者之間會因高溫作用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成分。
另外有很多人喜歡在早餐的時候吃上一個雞蛋一個麵包,再加上一杯豆漿。其實大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05、空腹吃雞蛋
空腹吃雞蛋不是很好,空腹過量進食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06、煎雞蛋、茶葉蛋
有很多人喜歡吃煎雞蛋,特別是邊緣煎得金黃的那種,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啦,因為被烤焦的邊緣,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化學物質。
另外,茶葉蛋也應少吃,一來是因為茶葉蛋反覆的煎煮,其營養已經被破壞,另一方面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雞蛋怎麼吃有營養?
有益心臟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
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
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蛋白質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 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
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白皮雞蛋好,還是紅皮雞蛋好?:
相信很多人都有個這個疑問,在超市買雞蛋的時候,總是要糾結一下,是要白皮還是紅皮?白皮紅皮哪個更有營養呢?
我們會糾結蛋殼顏色,是擔心蛋殼的顏色會不會影響到雞蛋的營養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
科學經驗告訴我們,雞蛋形成的初期是沒有蛋殼的,附著在表面的只有一層薄薄的膜,慢慢才形成蛋殼,這個過程也就說明了, 雞蛋內部的營養,不會受蛋殼顏色的影響(畢竟蛋殼出來的比較晚嘛)。
那如何挑選好的雞蛋?:
1.鮮蛋的蛋殼較毛糙,並附有一層霜狀的粉末,色澤鮮亮潔淨;陳蛋的蛋殼比較光滑;臭蛋的外殼發烏,殼上有油漬。
2.用手指夾穩雞蛋在耳邊輕輕搖晃,好蛋音實;貼殼蛋和臭蛋有瓦碴聲;空頭蛋有空洞聲;裂紋蛋有“啪啪”聲。
3.雙手握蛋如筒形,對著日光或燈光透視,好蛋呈微紅色、半透明、蛋黃輪廓清晰。
4.將雞蛋放置在平面上,用手指輕輕一轉,新鮮蛋轉動時,蛋殼裡有阻力,轉兩三週便停下;壞蛋則轉得長且快;如蛋轉得不快不慢,則證明已不夠新鮮。
5.把蛋放在26°C左右的食鹽水中,沉入水底的是鮮蛋;大頭朝上、小頭朝下、半沉半浮的是陳蛋;臭蛋則浮於水面。
所以,你現在知道雞蛋怎麼吃最好了吧?每天一個吃起來吧~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飲食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雞蛋這樣吃,這6種方式讓營養變毒品!」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