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法已火紅多年,除了可幫助減肥外,目前有不少研究證實間歇性斷食法對改善心血管功能相當有幫助,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韋螢表示,間歇性斷食可減少氧化壓力,降低發炎狀態,改善心血管功能。
間歇性斷食可減少氧化壓力、進入生酮狀態、穩定生理時鐘 陳韋螢指出,根據2020年美國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文獻回顧顯示,執行間歇性斷食法可減少氧化壓力,當熱量攝取下降時,粒線體會減少釋放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下降能降低身體發炎狀態,進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陳韋螢說,斷食6至8小時後體內酮體量會上升,此時能量運用會暫時從葡萄糖轉為使用脂肪酸及酮體,而這個改變會讓脂肪傾向從儲存轉為分解,同時也會使得低密度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膽固醇提高。
間歇性斷食法還可穩定生理時鐘!陳韋螢說,執行間歇性斷食法會讓個人生活較為規律,配合到身體周邊器官像肝臟、肌肉及脂肪的生理特性,讓能量最大化的運用,同時因依循生理時鐘,胰島素的分泌及起伏較為穩定,改善胰島素阻抗問題。
但要注意,若斷食時間選擇在白天進食為夜晚,則對血糖、血脂及血壓的幫助就沒那麼明顯。
執行1至3個月間歇性斷食,可降血壓、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陳韋螢說,根據研究統整的結果,執行間歇性斷食法1至3個月時間不等,測量血壓的收縮壓或舒張壓均可降低5至10mmHg左右。
低密度膽固醇LDL可降低約10%、三酸甘油脂下降約17%;更令人振奮的是高密度膽固醇HDL也可上升近10%!另外,糖尿病前期者的空腹血糖及胰島素阻抗性都有下降及改善。
陳韋螢也提醒,任何一種飲食法最重要是「長期穩定」實行,若是短時間希望透過斷食來讓血管「回春」,但其他時間大多放縱,不會有明顯效益。
建議民眾了解間歇性斷食的原理與優勢,並納入作為「飲食規劃」一部份,才會是最好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