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健康一點靈
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醫生說的話不能不聽!身體溼氣怎麼除,十招輕鬆解決!」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艾葉泡澡除溼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對於身體寒溼重的病人,每週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溼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喝薏米紅小豆粥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保持室內乾燥通風其實,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溼氣誘發內溼,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在潮溼天氣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溼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傢俱和家電很容易吸溼。另外,別穿潮溼不幹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吹乾頭髮。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溼了,還得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
一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溼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溼氣。如果外界溼氣仍然很重,建議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熱水泡腳對付溼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但是天氣一旦變熱,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
多運動也除溼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儘量為身體制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迴圈代謝後,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餘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扭一扭、動一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唷!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區域性運動,不但能消除溼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湯水化溼推薦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件,芡實、北、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少吃甜食、生冷食物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按摩穴位祛溼膝窩的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肘窩的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避免運動後即吹空調運動過程中,難免身體升溫流汗。有些人喜歡運動結束之後立刻跑到空調下來降溫。這種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溼氣。因為人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毛孔會張開,散發熱量,驟然遇冷,毛孔會收縮,熱量以及汗液散發不出來,滯留在體內,形成溼氣,繼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另外,無論在何種時段,都要謹記切勿貪涼。不要過多食用冰凍的食物,也不要在睡覺時使貪涼,讓身體對著出風口,這樣很容易著涼,並且體內容易生溼。
保持充足睡眠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中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而子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
健康一點靈
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
健康一點靈
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醫生說的話不能不聽!身體溼氣怎麼除,十招輕鬆解決!」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