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患者都在看:一文讀懂甲狀腺癌

作者:龍貓 來源:腫瘤資訊

【概況】

流行病學

一.發病率

1. 過去10年中,全球甲狀腺癌發病增長率列第1位;

2. 女性發病率高,女:男≈3-4:1;

3. 甲狀腺癌在全美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5位,1989 年~2009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4.99倍;

4. 自2010年起,韓國甲狀腺癌上升為為第1位高發癌症;

5. 2012年杭州地區統計,甲狀腺癌發病率在該地區位於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位於全部人群第3位;

6. 2013年上海地區統計,甲狀腺癌發病率位於女性第3位,男性第8位,位於全部人群的第4位;

7. 2001年天津地區統計,甲狀腺癌患病率20年增長了193%。

 

二.病因

1. 放射性物質接觸:放射性因素對甲狀腺癌,尤其甲狀腺乳頭狀的發病密切相關,特別對有青少年時期頸部放射史者;

2. 遺傳因素: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約3%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尤其當家族內直系親屬超過3人患有甲狀腺乳頭狀癌時,應注意家族遺傳可能);

3. 基因突變:BRAF突變,RET/PTC和PAX8-PPARc癌基因重排,染色體結構異常等;

4. 橋本氏甲狀腺炎: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病具有一定相關性,具體機製尚不清楚,可能與橋本患者高甲狀腺激素(TSH)對甲狀腺持續刺激相關。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合並橋本的甲狀腺癌患者,局部轉移和複發率低,可能與腫瘤免疫相關;

5. TSH水平:高水平TSH與分化型甲狀腺癌關係密切。

6. 碘鹽:高碘飲食地區乳頭狀癌發病率升高,碘缺乏地區濾泡狀癌發病率較高。但近年碘鹽是否影響甲狀腺癌發病引起爭議。

三.分類

根據組織病理學特征,甲狀腺癌分為:

乳頭狀癌(80%,近年比例升高);

濾泡癌(10-20%);

髓樣癌( 6-8%);

Hürthle細胞癌(2-3%);

未分化癌(1.6%)。

臨床也可遇到一些少見病理類型,如甲狀腺透明細胞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甲狀腺透明細胞癌較少見,歸於Hürthle細胞癌一類;繼發性甲狀腺透明細胞癌多有腎透明細胞癌轉移而來,臨床需鑒別);胸腺樣分化甲狀腺癌;甲狀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診斷】

一.臨床表現

多為單發、質硬結節,也可為多發結節,隨吞咽上下活動;除濾泡癌多經血行轉移,其他類型甲狀腺癌多由淋巴結轉移,臨床部分患者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為首發症狀,最常見轉移部位為中央區淋巴結,其次為IV區淋巴結。

二.檢查

a) 實驗室檢查:甲狀腺結節病人常規檢查甲狀腺功能常規全項;可疑甲狀腺髓樣癌患者,加查CEA檢查;術前需檢查降鈣素水平對預測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意義。

b) 高分辨B超:診斷甲狀腺癌特異性和敏感度均較高,可作為首選術前檢查。

c) CT:輔助診斷甲狀腺腫物,尤其甲狀腺癌伴淋巴結轉移時,CT能較好判斷轉移淋巴結與氣管、食管,尤其頸部血管(增強CT效果較好)的關係。此外,CT對於巨大甲狀腺腫物、胸骨後甲狀腺腫物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

臨床經驗:

1. 臨床上對於直徑超過4cm的甲狀腺癌,或轉移淋巴結直徑超過2cm的甲狀腺癌,建議行頸胸部增強CT;

2. 甲狀腺髓樣癌的生物學行為較差,易發生淋巴結轉移,且淋巴結轉移程度往往較甲狀腺乳頭狀癌嚴重。因此,對於初步診斷為甲狀腺髓樣癌,且淋巴結有轉移者,可行經胸部增強CT。

d) MRI和PET-CT:MRI診斷甲狀腺腫物特異性、敏感性較差,臨床不常規推薦。PET-CT對懷疑遠處轉移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

e) 穿刺活檢:術前診斷甲狀腺癌的金標準。

臨床經驗:

1. 對於B超回報4a級的甲狀腺結節,建議行FNA初步明確良惡性;

2. FNA檢查診斷為甲狀腺濾泡癌的效果差,對於FNA病理結果回報濾泡性增生時,注意鑒別是否為甲狀腺濾泡癌。

三.分期

1. TNM分期

a) T分期

除甲狀腺未分化癌均按照此T分期標準,多灶癌以最大徑進行分類:

未分化癌T分期標準:所有未分化癌均為T4類

b) N分期

c) M分期

2. 臨床分期

a) 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癌

年齡<45歲:

I期(任何T、任何N、M0)

II期(任何T、任何N、M1)

年齡>45歲:

b) 甲狀腺髓樣癌

c) 甲狀腺未分化癌

【治療】

1. 甲狀腺乳頭狀癌

目前對於甲狀腺乳頭狀癌PTC(除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的手術治療無爭議,對於術前考慮cN0患者是否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尚存在爭議。

美國認為除高危型或有淋巴結轉移指征者,其他不主張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但近年NCCN指南針對是否行預防性淋巴結清掃這一問題,采納的是亞洲地區文獻資料數據。亞洲範圍內中國、韓國均推薦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認為頸部淋巴結轉移是PTC患者複發率增高的危險因素,且高達70%的cN0 PTC患者術後發現隱匿性頸淋巴結轉移。因此國內推薦cN0 PTC患者同期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具體術式:

a) 患側腺葉峽葉+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腫瘤<4cm、複發危險度低、無頭頸部放射線接觸史、無頸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對側腺葉內無結節

注意事項:

(1)對於腫瘤直徑<4cm,同側中央區淋巴結陽性指征,對側腺葉無結節的患者,可根據患者意願選擇行腺葉峽葉+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2)對於對側腺葉合並單發或多發良性結節,且最大徑<1cm的病例,可選擇行腺葉峽葉+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或加行對側次全切除。

b) 全甲狀腺切除+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腫瘤>4cm、多灶癌、複發危險度高、病理亞型差、有頭頸部放射線接觸史、對側腺葉合並結節、中央區淋巴結陽性指征、遠處轉移

注意事項:

(1)cN0,一側腺葉多灶癌,直徑之和<1cm,可合理選擇行患側腺葉峽葉+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2)cN1a,對側無結節,尚無統一術式,指南推薦全甲狀腺切除+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但臨床工作中也存在對部分患者行患側腺葉峽葉+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除患者自身要求外,具體如何篩選這部分病例需要臨床工作中積累經驗;第三種術式選擇為全甲狀腺切除+雙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此種術式應用較少,反對原因在於對側淋巴結無陽性指征,且全甲狀腺切除+雙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後並發症發生率顯著升高;但部分專家認為cN1a患者,對側淋巴結陽性幾率高,甚至可高達50%以上,技術水平高且熟練全甲狀腺切除+雙中央區淋巴結清掃的術者可以保障並發症發生率;

3. cN1a,對側合並單發或多發結節:目前臨床術式主要為全甲狀腺切除+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患側腺葉+峽葉+對側次全切除+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全甲狀腺切除+雙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根據臨床情況合理選擇。

c) 全甲狀腺切除+雙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雙側癌、雙側中央區淋巴結陽性指征

d) 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側頸淋巴結轉移

注意事項:

(1)臨床工作中經常可見甲狀腺癌合並側頸淋巴結轉移病例,對這一部分病例也需根據疾病不同情況選擇不同處理方式。對於側頸4、6區淋巴結轉移,且轉移淋巴結直徑<2cm,4區轉移淋巴結少的病例可行全甲狀腺切除+患側擴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2/3/4/6)+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

(2)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臨床工作中可見部分術者選擇行患側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部分術者選擇患側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對側腺葉切除(即全甲狀腺切除+患側頸淋巴結清掃),也可部分行全甲狀腺切除+患側頸清+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需做甲狀腺癌聯合根治的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多比較嚴重,需後續行放射性碘治療。因此,全甲狀腺切除+患側頸清±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為術後放射性點治療提供治療條件。側頸淋巴結轉移是對側,尤其對側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因素,建議同期行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即行全甲狀腺切除+患側頸清+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2. 甲狀腺濾泡癌

甲狀腺濾泡癌多經血行轉移,極少經淋巴結轉移。臨床可以濾泡癌患者,無論腫瘤大小,均需積極治療,行全甲狀腺切除。

3. 甲狀腺髓樣癌

已知或高度懷疑甲狀腺髓樣癌的病例,無論淋巴結轉移與否,均需行全甲狀腺切除。淋巴結處理情況與PTC相似。甲狀腺髓樣癌易淋巴結轉移,且大部分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較嚴重,需積極處理。

4. 甲狀腺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預後極差,已知或確診甲狀腺未分化癌的病例,需綜合治療手段。

5. 複發性/難治性甲狀腺癌

可手術切除的複發性甲狀腺癌,無論遠處轉移與否,如殘存甲狀腺組織需手術切除,並根據淋巴結轉移情況行淋巴結清掃,並進行放射性碘治療;對於無法手術治療的複發性/難治性甲狀腺癌,無論遠處轉移與否,可行靶向治療,目前已有獲批應用於難治性、碘抵抗的甲狀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