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女子曾因脹氣、胃食道逆流就診,在照完胃鏡、服藥後,一年後再回診追蹤,竟意外發現一個不到1公分的胃潰瘍,切片化驗顯示為分化不好的胃癌細胞,所幸經開刀治療有機會痊癒。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指出,全球每年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其中有7大危險因子,熬夜、愛吃宵夜都上榜。
收治個案的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表示,該名個案即使病灶很淺,且潰瘍位在不太顯眼的位置,但都可能是「胃癌早期病兆」,慶幸自己的高警覺救回一條命。他提及女子不菸不酒又養生,但上天仍開了一個玩笑,相當心疼,還好換來好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男性比例約為女性2倍,而近幾年台灣胃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10大癌症名單內。吳文傑說,胃癌除了家族史、年紀與性別是命中註定外,其他可靠後天努力避免,和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有高度關聯。
▲熬夜、吃宵夜迫使胃部無法休息、只好加班運作。(示意圖/Pixabay)
分析胃癌7大危險因子:
1.高鹽飲食
根據多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胃癌發生率與飲食習慣、種類關係密切,包括高鹽飲食、煙燻燒烤肉類、鹽漬物,當攝取過多鹽分會刺激甚至破壞胃黏膜,不斷重複破壞與修復過程中,即提高罹癌風險。一旦修復未完成,又攝取過多鹽分,鹽分就會直搗細胞,被認為會提升胃癌發生率。
2.熬夜吃宵夜
正常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約2~3天更新一次,會在胃部休息時進行,即為晚上睡覺、晚餐消化得差不多的時間。若是熬夜,胃部無法休息,胃黏膜上皮細胞修復力便會減弱,至於吃宵夜就像不讓胃休息,逼迫它分泌大量胃酸消化食物,長久下來胃黏膜受損、潰爛,進而引發胃癌。
3.菸、酒、藥物
酒精中的乙醇會刺激胃黏膜,使其呈現充血狀態,偶爾小酌還能自行修復,但長期酗酒恐演化為慢性胃炎或消化不良。至於菸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化學物質,同樣會造成胃炎或胃潰瘍。上述皆會使得胃功能一點一滴流失,間接促使胃癌發生。
另外,經實驗證實,有些藥物會造成胃部受傷,進而引發胃發炎或潰瘍,如常用來鎮痛、消炎與解熱的阿斯匹靈,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
▲長期濫用藥物其實很傷胃。(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4.幽門桿菌
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幽門桿菌與胃癌有著難分難捨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其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台灣盛行率超過3成,其中家人伴侶有感染者、長期脹氣消化不良、消化道潰瘍患者,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或制酸劑者都是高危險族群,建議主動前往篩檢。
過去研究結果發現,胃癌病人中9成感染幽門桿菌,有幽門桿菌則約1至3%會罹患胃癌。
5.家族史
有胃癌家族史者比沒有家族史的人發生胃癌風險高出2~3倍。依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機率大增原因,可能與相似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所導致,其中包括幽門桿菌的感染,在同住情況下,伴侶被感染機率有7成、子女則有4成。
6.年紀與性別
胃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尤其在50歲後急遽增加,又以男性佔多數。最主要原因可能為,隨年紀增長,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黏膜腸化生發生率隨之增加;此外,年紀越大越容易長胃瘜肉。但新聞也曾報導年僅12歲即罹患胃癌的案例。
7.大範圍胃切除手術
若曾因腸胃道良性疾病,進行胃部分切除手術族群,剩下的胃在術後20年,發生胃癌風險比常人高出6~7倍,特別容易發生在胃與腸子吻合交接處,又被稱為「殘胃癌」。推測主因為切除部分胃後,其會呈現低酸或無酸環境,也會間接使胃的保護機制變弱,而讓胃黏膜逐漸萎縮以致細菌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