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教授科普講座(26)

李茜,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康復醫學科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編輯
運動強身健體是人們的共識,而運動防治骨質疏鬆症來自科學研究的結論。
100多年前,希臘有個大力士Milo,傳說他從小就很有毅力,少年時堅持每天舉起自家的小公牛練力量,隨著小公牛的成長,他舉起的重量也越來越大。由於他從小到大堅持不懈的舉重鍛鍊,後來力大無比,可以肩扛起成年的公牛,參加過早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後來,科學家Wolffe發現,骨骼的重量和正常生理狀態的維持有賴於對骨骼施加適當的應力刺激,即Wolffe’s定律。應力刺激成為調節骨代謝和重建的重要因素,強運動量下的運動員表現為體格健碩,而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則表現為骨鈣嚴重丟失,且長期臥床、石膏固定、體力活動減少等也會導致骨量顯著流失。

對骨質疏鬆症的研究使人們對骨骼和骨細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目前認為,骨骼在人類一生中要經過持續的塑形和再塑形來維持和保障骨組織的健康。再塑形指骨組織持續更新的過程,主要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平衡,以調整骨組織的結構和密度,使其達到最大的強度以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
骨細胞是骨骼代謝的指揮者,佔骨組織的95% 以上,即長壽又敏感,每個骨細胞平均有50個細胞突觸,骨細胞位於骨陷窩內,鑲嵌在礦化的細胞外骨基質中,通過包膜和突觸相連並與骨表面的細胞連線形成了三維的網路狀資訊系統,敏銳的接收外界的應力和牽拉力,將其轉化為生物訊號傳遞給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等,隨時啟動和調節骨的吸收和重建。為了維持骨骼的建康,骨細胞離不開應力刺激。

應力刺激維持或促進骨骼健康較其它方式有諸多優勢,首先它對骨骼的作用是完全生理的,在低負荷時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另外,應力刺激同樣可以影響到肌腱、韌帶、肌肉在內的其它組織,從而對骨骼產生影響。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與年齡相關的骨丟失。Smith等人做了一個140多人的隨機前瞻性研究,顯示絕經前和絕經後婦女每週定期3次45分鐘的步行訓練和需氧舞蹈,可以明顯降低骨鈣流失。Dulsky的研究顯示33位健康的絕經期婦女經過9~22個月以步行訓練為主的定期鍛鍊,結果椎體骨密度增加了,同時發現,如果終止鍛鍊,則沒有這些改善,骨密度回覆到鍛鍊前狀況。另外,動物試驗證實了鍛鍊可以加強骨皮質和骨小樑的結果。Mcdonala等研究發現,不同年齡人群不論負重與不負重的鍛鍊都可增加骨礦含量,並顯示越早期進行鍛鍊則獲益越長久。
總之,規律的運動鍛鍊,都是對骨骼有益的刺激,一方面增加骨礦含量,一方面減少骨礦丟失,對防治骨質疏鬆症很有效。對於老年人,建議選擇步行訓練,不僅簡單易行,還安全可靠。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