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播放的《健康飲食的真相》這個節目,讓很多人都議論紛紛:
難道煎雞蛋真的比炒雞蛋好?難道水煮菜真的能讓維生素都損失掉?這太顛覆了啊。
其實,BBC所提倡的均衡飲食理念,我是非常支援的。但是,之所以要對這些細節較真,是因為媒體也好,消費者也好,對食物營養價值評價這個問題,經常都會有巨大的誤解。
因為,每個食物中所含的成分太多了,而烹調加工過程中,對每一個成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好還是不好,要看你從什麼角度來評價了。對目標不同的人來說,評價出來的結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1.煎雞蛋和炒雞蛋的比較 煎雞蛋和炒雞蛋相比,最大的吸油潛力是不一樣的。這一點沒錯。 如果用不粘鍋,小心不弄破蛋黃,那麼放一丁點油就能煎好一個雞蛋。但是,如果把雞蛋的黃弄破,那吸入的油就多了。
這是因為,蛋白部分只有水和蛋白質,親油能力較弱。蛋黃中則不僅有脂肪,還有大量的卵磷脂,它是一種乳化劑,它能非常快地把大量油脂和蛋白質攏在一起。所以,蛋白吸收油脂能力差,蛋黃能力強。
炒雞蛋的時候,蛋黃蛋白混在了一起,吸油能力就超級強了。
不過,如果用不粘鍋來做,而且放油很少,避免攪拌,等雞蛋凝固之後輕輕翻面,做成日式蛋餅狀態,其實吸入的油脂也很少。
如果按多數國人的炒法,放入很多油,再大力攪拌雞蛋液,讓油脂充分被吸收進去,甚至起很大的泡泡,炒出來的雞蛋可真的是脂肪含量超高了。這樣的炒雞蛋,的確不太適合控制體重,更不適合膽囊疾病患者。
另一方面,煎蛋的健康程度,還與它的煎制火力、時間有關。
嫩煎蛋顏色基本不變,蛋白質利用率受影響程度小,美拉德反應程度不高,AGEs(美拉德反應的末端產物)含量低。如果蛋黃不破的話,膽固醇氧化程度也低。
但是,如果煎到蛋白已經發黃、變脆的程度,那就不一樣了。蛋白質利用率下降,AGEs大大增加。如果蛋黃膜破了,蛋黃中的膽固醇直接接觸熱油,那麼膽固醇氧化產物也會大大增加。AGEs和膽固醇氧化產物,都是不利於預防慢性疾病,不利於預防衰老的。
有關雞蛋烹調、AGEs和氧化膽固醇,我2012年就寫過相關科普文章:雞蛋怎麼吃最不健康所以說,煎蛋是否健康,要看怎麼煎了,不可一概而論。完整的嫩煎比較好。
相比而言,我更推薦嫩煮蛋和蒸蛋羹。它們根本不需要加油,只需要加熱到70攝氏度就好了,氧化程度也很低。
估計這個節目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忽略了其他更健康的烹調方式,專門比較炒雞蛋和煎雞蛋。這不是專家的錯,而是節目製作人的小心機。
2. 水煮西蘭花和微波烹調西蘭花 其實,我這幾年來一直都在科普,水煮菜的水溶性維生素損失更大。 因為蔬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B2、葉酸、鉀、類黃酮等,包括硫甙類的保健成分,都易溶於水。用一大鍋沸水焯菜時,這些成分有一半左右會溶入水中,然後——焯菜水就被扔掉了,不會端到桌上喝掉。所以,損失比例相當可觀。
同時,蔬菜中的天然風味,也會溶入到大量水中而損失,影響到蔬菜的美味度。蔬菜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糖,如果不放太多的調味品,仔細品味的時候,會發現它們具有鮮甜味道,以及獨特的香味。
所以,我提倡的油煮菜/水油燜方法,關鍵就是少放水!少放水不僅減少營養損失,而且還能讓鮮甜味道不會被稀釋和丟失!如果是苦味、澀味的蔬菜,這麼做還有點道理,因為在損失這麼多營養素的同時,至少能去掉大部分草酸和生物鹼。
但是,對既不苦也不澀的蔬菜,比如小白菜、油菜、芥藍之類,非要放在大鍋水裡焯或煮,好處就不多了。
當然,如果是放水量很少或不放水的微波烹調,營養素損失就更小了。一方面,在蔬菜達到同樣中心溫度時,微波烹調的時間較短,營養素受熱時間就短,損失較小。同時,微波烹調能幫助結合態的類黃酮等成分遊離出來,所以微波烹調後含量甚至會上升。
微波烹調時,食材的中心溫度上升速度遠遠快於用鍋烹調時,所以按同樣加熱時間來比較是不公平的,要用達到同樣溫度時的營養素含量來比。這樣才能發揮出微波烹調迅速的優勢,否則過度加熱之後也很難吃啊……有關微波烹調無害健康,不產生致癌物,不會降低營養價值,這事兒我已經科普十年了,電視上也講過很多次了。文獻資料一大堆。但是很多人偏要信什麼「國外都不用微波爐」之類匪夷所思的謠言,然後把自己家裡的微波爐扔掉……真是要感謝BBC幫助闢謠了。
可能有人會問:中國的國情不是節目中所說的那樣,吃水煮,或不放油的微波烹調。那種誰吃得下去啊?我們日常吃的,是白灼西蘭花,或者清炒西蘭花,或者蒜蓉炒西蘭花。如果三選一的話,你選哪個?
(1)白灼西蘭花,是把西蘭花先扔進加了一點鹽的沸水中,焯熟撈出來,然後鍋裡放點油燒熱,加調料,把鹹味的湯汁倒在西蘭花上。白灼芥藍、白灼菜心……都是這麼做的。
(2)蒜蓉西蘭花,是鍋裡放油,把蒜蓉炒香,然後放入西蘭花(焯過或沒焯過)翻炒,沒焯過的就再稍微燜一下,然後加鹽和增鮮劑調味,最後放入盤中。
(3)清炒西蘭花,可以按上面蒜蓉西蘭花的方式炒,但不放蒜蓉。大部分時候,廚師是先把西蘭花扔進沸水鍋中,焯到半熟的狀態,然後扔進油鍋中翻炒,再加鹽調味,沒準還要用澱粉勾個薄芡。
這事恐怕說起來就更復雜了。
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儲存率而言,相比而言,加熱時間較短的油炒菜,維生素C、葉酸和類黃酮的損失會少得多。因為炒菜會蒸發水分,最後蔬菜會縮水,體積重量減小,營養素還有個「濃縮效應」,測出來數量容易增大。
對研究人員來說,評價測定資料的時候,必須按照「原料重」或「幹物質重」來比較,否則就會得出「炒菜不會造成維生素損失,甚至會增加營養素」的荒唐結論了。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蒜蓉西藍花比白灼西蘭花更健康呢?
並不能。這要看你以什麼為重了,一切皆有代價。
如果你是一個在意體重的人,正在控制熱量,那麼白灼西蘭花可能更有利。它雖然損失一些維生素,但不會增加炒菜油,菜餚的脂肪含量低了,熱量就會低。
對於西蘭花和大部分綠葉蔬菜來說,它們本身的熱量通常在10~30千卡/100克之間,但是如果吸入10克炒菜油,就增加90千卡的熱量。炒一盤蔬菜用20克油,真是再正常沒有了,那就會增加180千卡的熱量啊!這還是看不出盤子裡有油滲出的情況。如果是汪著油的狀態,那一個菜裡就會有30~50克的油了。
你願意為了減少30%的維生素C損失,就吃進去這麼多熱量嗎?如果你是個瘦人,或者運動量很大,那沒有問題,盡情享受蒜蓉炒菜的美味吧。如果你是要減肥的人,恐怕就要好好想想了。我們可以從其他途徑再補,或者直接多吃一些少油的蔬菜,就能以攝入數量彌補儲存率的不足了。
舉這兩個案例來分析,是為了讓大家理解,「健康」或「不健康」的烹調方法,並沒有那麼絕對。 很多時候,烹調方法是一個多目標的決策。在BBC的節目中,並沒有給大家說清這些事,而是繼續用一種絕對的「顛覆」說法來博眼球,這是它的一大錯誤。 ——想去掉草酸、植酸、生物鹼的苦澀味道?焯水比較好。
比如說,我就選擇油煮菜(水油燜)這種烹調方法。因為它味道好,安全性好,沒有油煙,能吃進去比較多的數量,油放得相對少,營養素損失相對小,還容易操作。它是一個綜合評分比較高的蔬菜烹調方法,適合各種綠葉菜,也適合西蘭花和白色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