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煮粥。
任何生物若離開水的滋養,存活都存在巨大的障礙,更是有研究表明,一個人若72小時沒有任何水分攝入,之後就會有生命危險!
有很多疾病在調理過程中,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多喝水」。事實上,喝水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補充體液,同時水也參與到了機體代謝中。
這就要提及人體的代謝物「尿液」,體內生成尿液的器官為腎臟,一個人在正常飲水的情況下,每日小便次數維持在4-6次左右。
尿液中含有95%的水分,以及各種代謝物質,比如尿酸、尿素、無機鹽等,同時身體內產生的毒素,也需通過尿液代謝出體外。
而腎臟通過尿液的生成,又起到了維持水電解質、血壓、滲透壓平衡的工作。所以,從科學角度來看,補水是人體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而小便排出也更是不能缺少的步驟。
不過,很多人對飲水並不重視,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在口渴感覺產生之後,才猛地大量補充水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極度缺水除了會有口渴感以外,尿液顏色也會發生改變!
正常人的尿液,因為含有大量水分和些許代謝物,所以小便以清澈透明的淡黃色為主。但如果全天攝入水分過少,小便也會因此過度濃縮,從而導致顏色發生變化,呈現出橙黃或深黃色,這是體內缺水的表現,可考慮增加飲水量緩解。
科學建議成年人每日的飲水量應在1500-2500ml左右,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八杯水量。
但飲水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喝下大量的水,可對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巨大壓力,所以應每天多次少量攝入飲用水,每次可飲下200ml的水分。
小便發黃可不單是缺水表現,也應警惕疾病到來的信號
若近期飲水量一直都正常,也沒有吃帶有色素的食物或藥物,突然出現的小便發黃、且持續一周左右都沒有緩解,這可能是「黃疸」表現。
成年人出現黃疸,無外乎兩個原因:肝臟膽囊受損、胰腺癌變!
肝臟或膽囊出現了疾病、癌變之後,會對膽紅素代謝、膽汁排出造成影響。而當胰腺發生癌變之後,又可能壓迫到膽總管,導致膽汁淤積發生。
這幾種情況,都會造成膽紅素的大量流失,血液中總膽紅素超標,從而誘發黃疸。患者不僅會有鞏膜和全身皮膚髮黃的癥狀,同時還可伴隨小便深茶色、大便土陶色等異常變化。
總的來說,偶爾一次的尿液發黃、飲水後緩解,就是體內缺水的表現。
長期持續存在的尿液發黃,甚至是深茶色尿液,則是黃疸癥狀的信號。
一旦出現黃疸,就需及時對內臟器官進行篩查,排除肝膽病變的可能後,應高度懷疑胰腺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