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心了!腳上這些徵兆,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

有人說“腳是我們的第二個心臟”,這話也許說得一點都不錯,只是這個“心臟”沒有那麼嬌貴,它經常要陪著我們“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的,儘管是這樣,它還是好好的陪伴著我們。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它陪伴了我們那麼久,也需要維護一下了。

看腳知健康,這是很少人知道的事情,也不會去注意的事,但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腳出現這幾種情況,那麼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疾病的訊號。
一雙腳,可以帶我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因為離心臟最遠,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其實很多疾病訊號都藏在腳上。

1、腳腫

一般人如果久坐久站,都容易發生腳腫的情況,如果是長期腳腫,就一定要注意了。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出現問題均會引起水腫,這種水腫一般按壓後皮膚會出現小凹,而還有另一類水腫,按壓後無凹陷的則可能是服用地平類降壓藥、痛風、靜脈曲張等因素引起。

對策:如果以前有心臟病史,現在出現腳腫,而且伴有胸悶、活動後氣喘等症狀,就要考慮是心臟病性水腫,一定要到醫院就醫,否則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

如果以前有血吸蟲病史、肝炎病史或酒精性肝病已經到了肝纖維化程度,出現腳腫也得重視,因為存在出現腹脹、腹水的可能,所以也要及時就醫。
如果腳腫合併晨起眼瞼或面部水腫,解小便時發現泡沫尿,考慮是腎病性水腫,也要及時明確診斷並進行治療。

2、腳抽筋

大家基本都有過晚上睡覺腳抽筋的經歷,除了缺鈣,缺鉀、過度疲勞、受涼、睡姿不良、血流阻滯(如腿部靜脈曲張或動脈硬化)等均可導致夜間腳抽筋。

對策:睡前用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在泡腳時,向鼻子的方向拉伸腳趾;注意小腿保暖,避免冷氣直吹腿部;保持舒展的良好睡姿。
飲食注意營養均衡,適當多吃含鈣質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小魚幹、海帶、豆製品等,適當補鉀,多吃馬鈴薯、香蕉等。

3、腳冷

手腳冰冷,這意味著機體代謝水準低下,怕冷和血液循環有很大的關係,從中醫角度來說,氣血不足、陽虛等情況,都能影響血液的運行輸送,末梢血液循環差就會造成手腳冰冷。
對策:睡前用溫熱的水泡腳,或是用電吹風吹腳,等腳熱後再睡覺,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快走運動,可補充營養豐富的溫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紅棗等,避免吃生冷食物、冰品或喝冷飲等。

4、腳掌起繭

正常的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前腳掌長出繭子說明你重心發生了位移。腰椎可能超出了一個正常的範圍。
對策:在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在家採用熱敷和佩戴護腰的方式進行輔助治療。但需注意的是,每次熱敷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5、腳掌疼痛

如果腳掌疼痛無法治癒,那麼要小心了,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升高的血糖濃度會導致腳部神經的破壞,表現為由壓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傷、切傷或刺激。糖尿病的其他表現還有經常口渴、尿頻、易疲勞、視力模糊、易饑餓或體重減輕。
對策:馬上做個糖尿病的檢查。

6、大腳趾突然增大

可能是痛風,這是關節炎的一種,通常由過多尿酸引起。尿酸通常存在於體溫較低的身體部位,而全身體最涼快的地方莫過於離心臟最遠的大腳趾。40—50歲的男性、絕經後的女性更易患有痛風。

對策:如果發現自己尿酸過高,每天至少喝水2000毫升,以增加尿量,盡可能把過多的尿酸排出去,夏季應適當增量;多吃鹼性食物,比如蔬菜、牛奶、水果、米麵等,增加體內堿儲量,有助降低尿酸,特別是夏天,可以用玉米須和玉米苞葉煮水後飲用,降尿酸效果最好。
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肉類、豆腐等;少吃火鍋,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的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

7、腳後跟乾裂

腳跟處的皮膚本就較厚,彈性不足收縮性較差,因此更容易出現開裂症狀。缺乏維生素A以及E都會導致腳跟開,皮膚疾病例如濕疹、腳氣、手足癬也會出現腳部皮膚開裂的症狀。如果不做處理,腳部皮膚會進一步惡化,導致雞眼或趾間皮膚變白,感染化膿。因此切不可小神腳部皮膚乾燥。

對策:用喝剩的茶水泡腳,擦乾後塗抹足霜,或是質地較厚的手霜,堅持1周,腳部的皮膚會越來越光滑、細膩,富有彈性,皸裂症狀也會不翼而飛。

8、腳和腳趾無毛

循環不暢通,通常是由血管病引起的。由於動脈硬化,心臟無法把足夠的血供到腳,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供血不足還會導致人們無法感受到腳的脈搏。站立的時候,腳可能是鮮紅的或微黑的;上升的時候,腳馬上會變得蒼白。
對策:為了預防和緩解動脈硬化,可取丹參、玉竹、山楂各15g,煎水代茶飲。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