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黴來勢洶洶,據說分段防治效果不錯!不瞭解的看看!

番茄葉黴病,該病病原菌從9-34℃都能生長髮育,而最適宜生長溫度剛好是20-25℃,相對空氣溼度超過85%時,病菌便可大量繁殖,發病加重。該病從開始發生到流行成災,一般10天左右。
若是這期間再遇到連陰天,低溫弱光的環境又為病害的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蔓延加快,番茄葉片將會嚴重受害。具體症狀為葉片正面出現橢圓形凸出褪綠斑,葉背面初生白黴,後期變灰褐色,嚴重影響葉片生理功能,最終導致番茄大幅度減產。

番茄葉黴病具備了適宜的條件,自然會發生髮展,那該如何進行防治呢?在此,小編將分階段介紹番茄葉黴病的防治,為廣大菜農朋友提供參考。

第一階段為保護性治療階段

該階段番茄葉黴病尚未發病,病原孢子還未萌發或者未形成侵染,我們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及時調控棚室環境,控制棚內溼度,使其儘量低於85%。澆水要選擇晴天上午,確保澆水後棚內溫度維持在30℃左右,這樣即使空氣溼度適宜,但溫度高也會控制病菌的發生繁殖。這項工作的關鍵就是打好“時間差”,避免棚室在同一時間內出現適溫適溼的情況。遇到連陰天,必須控制澆水,以防病為第一要務。

除了棚室調控外,適當配合使用保護性殺菌劑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通過使用合適的保護劑2-3次,可有效抑制病原孢子的萌發,孢子不發芽,也就不會侵染葉片,因此也就形不成病害,這一招就叫做“將病害扼殺在搖籃裡”!生產中有的菜農也非常重視噴施殺菌劑預防病害,但是往往藥劑選擇不當。在保護性治療階段就選擇剷除性殺菌劑來噴施,這是不合適的,因為剷除性殺菌劑僅對萌發以後尚在生長期的菌絲有殺滅作用,並不殺滅未萌發的孢子或者孢子器,只會徒增病菌的抗藥性和用藥成本而已,對病害預防起不到多大作用。這樣一來您是否就明白,為何發病後再噴施相同藥劑防治效果差了嗎?

保護性殺菌劑,如百菌清,阿米西達等都是預防葉黴病的上佳之選,75%百菌清600倍或者阿米西達1500倍,交替使用,間隔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番茄葉黴病一般不會發生或減輕到最低限度。如果第一階段的預防工作沒有做好,葉黴病已經發生或者較為嚴重時,就應轉入下一階段,剷除性的治療。

第二階段為剷除性治療階段

該階段葉黴病已經發生,病菌孢子不但萌發,而且已經侵染到葉肉組織,並通過菌絲體汲取葉片的營養而大量繁殖,並進一步成熟形成孢子再傳播,當孢子飄落到哪片葉上,哪片葉就會再發病,在生產中可明顯觀察到這一侵染特徵。此時再去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已經不合適了,因此,番茄葉黴病發生後,除了必要的棚室調控外,應當立即採用剷除性殺菌劑來防治。

剷除性殺菌劑使用時,要根據番茄生長期的不同選擇相應藥劑。若番茄苗期發生葉黴病,為了避免藥害發生,建議使用春雷黴素或者氟菌唑等抑頭較輕的唑類藥劑。若番茄成熟期發生葉黴病,植株耐藥性增強,可選擇阿米妙收、氟矽唑、世高等藥劑防治。後期發病嚴重時,可用露娜森+淨果精交替健達+加收米噴施,注意一點,以上兩配方在使用過程中,切不可再加入其他藥劑,避免藥害發生。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