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要防的三個併發症是它,家長一定要知道!這樣做防得住!

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導致慢性組織、器官的損害,從而出現各種慢性併發症,累及全身的多種器官組織,從頭到腳,且多數併發症的治療手段有限。早期應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關鍵是預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究竟應該怎麼做!

早期發現下列三種糖尿病常見慢性併發症

1、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在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達到20%~40%,是造成腎功能衰竭最常見原因之一。隨著病程延長,約半數以上糖友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腎臟早期損害會出現微量蛋白尿,腎臟損害加重後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當糖尿病腎病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了。所以2型糖尿病的糖友每年都應該進行腎臟病變的篩查,下面這幾項檢查在篩查過程中必不可少。

檢查指標及檢測的意義尿常規-尿蛋白有助於發現明顯的蛋白尿,但會遺漏微量白蛋白尿,錯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 (ACR)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方法,如檢查結果異常,需在3個月內重複檢查,如3次檢查中有2次為異常,排除其他因素後,可診斷為微量白蛋白尿。

血肌酐
臨床上會通過肌酐水平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來評價腎臟功能,eGFR 是進行腎功能分期的關鍵指標。
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特徵是尿中白蛋白排洩輕度增加,逐步進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在早期階段通過嚴格控制血糖及血壓,可以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
早期應對措施
經常檢查腎功能,及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有條件時,應做尿微量蛋白測定和β2-微球蛋白測定,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腎病。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最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的人出現視網膜病變,8%視力喪失。該病的主要症狀是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前黑影,眼底黃斑受損,雙眼視野縮小,嚴重者會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常規篩查是非常重要的。2 型糖尿病患者應在首次確診時,就進行眼科檢查。

如沒有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每1~2年需要進行一次眼科檢查;如果已經發生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依據病情嚴重程度,一般每年需檢查1~4次。妊娠婦女需要增加檢查頻率。


篩查專案中最基本的是視力檢查,而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及病情評估最為重要的則是眼底檢查,觀察是否存在微血管瘤、視網膜內出血、硬性滲出、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視網膜前出血、纖維增生等病變。除了眼部指標以外,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血脂、血壓、體重、尿蛋白等全身指標,也是判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風險和指導併發症治療的關鍵因素,需要持續關注。

早期應對措施定期到正規醫院做眼科檢查,建議每年1次,檢查包括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等。要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糖尿病足病
尿病足是最嚴重、治療費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患者輕則發生足潰瘍、足壞疽,重則截肢。糖尿病足的發生機制與五個方面病變有關,即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1.由於神經病變,患肢面板乾燥,因下肢缺血而表現為面板肌肉萎縮,皮溫下降發涼,色素沉著。2.由於神經病變使雙下肢肢端刺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患者會有腳踩棉絮感,步態異常。對外傷的保護機制喪失,容易出現潰瘍。3.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或出現胼胝(俗稱繭)。

4.行走時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疼痛,最典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5.當面板有破損或自發性起水泡後,容易合併感染,形成潰瘍、壞疽或壞死,傷口不易癒合。病情發展到糖尿病足時治療很困難,病人往往花費很多,但效果並不理想。
因此糖友們應該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檢查方法:每天檢查雙足,觀察是否存在畸形、浮腫、胼胝、潰瘍、面板顏色及溫度的變化;通過觸診,檢查兩側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搏動是否有減弱或消失的現象。

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醫生的專業判斷,可能會建議您進一步完善下肢血管超聲,或進一步進行 CT 或核磁共振檢查。糖尿病足病雖然是後果最為嚴重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治療難度大,但同時也比較容易識別,預防也十分有效。

早期應對措施:

1.定期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如既往有足潰瘍史,有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缺血性血管病變、周圍血管病變、足部畸形和胼胝,以及鞋襪不合適等。2.定期去除和糾正容易引起潰瘍的因素。3.對腳進行保護。每天檢查腳,特別是足趾間;每天洗腳後用乾布擦乾腳,尤其是擦乾足趾間;洗腳時的水溫要低於37℃;不宜用熱水袋、電熱毯等物品直接對足部進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不要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學制劑來處理胼胝或趾甲;面板乾燥可使用油膏類護膚品;水平地剪趾甲。4.穿合適的鞋襪。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不能穿過緊或有毛邊的鞋襪;每天換襪子,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


糖尿病同伴提醒:早期預防“糖化”達標是關鍵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率與糖化水平密切相關,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顯示,以糖化來評價血糖長期控制的好與壞,一旦把糖化從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時,會顯著降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糖化血紅蛋白((簡稱“糖化”)是一個評價血糖控制情況的重要指標,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時間內(8~12周)的血糖是否達標。經過統計學計算,“糖化”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可以使糖尿病相關風險下降20%,死亡率減少1/5,心梗發生風險減少15%,微血管病變減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變43%。定期做糖化檢測很重要,建議每3~6個月測一次,小於6.5%達標,高齡老人應小於7%。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