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注意!你們一定要「做這七項檢查」不然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要想操控好糖尿病,除了留意飲食、運動和堅持必要的藥物醫治外,科學地監測各種目標也十分重要。

糖尿病病人應怎麼自我監測?

內分泌科的徐乃佳醫師,把糖尿病病人每年需要做的檢視,總結了一下,一共有 7 項。

檢視血糖

 

監測血糖不只僅指測定手指血糖,還包含檢視糖化血紅蛋白,後者需要去醫院抽取靜脈血檢視。

手指血糖,能反映實時的血糖水平,用來發現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及飲食、運動、藥物、情緒等對血糖的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則能反映近 2~3 個月的均勻血糖水平,用來評價長時間血糖操控狀況。

歸納二者數值,可以協助醫師擬定更合理的醫治計劃。

一般來說,2 型糖尿病病人:

空腹血糖宜操控在 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宜<10.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宜<7%

多久查一次呢?

藥物醫治的病人:每週 3 天,天天同一餐的餐前和餐後測 2 次。

 

胰島素醫治的病人,在血糖合格前,每週測 3 次早餐前的空腹血糖,2 周內複診。

等血糖合格後,每週監測 3 次血糖,分別是空腹以及晚餐前後,每月複診 1 次。

糖化血紅蛋白每 3~6 個月做 1 次檢視。

監測血壓

 

糖尿病病人常兼併高血壓。

高血壓、高血糖都會危害血管、心臟、腎臟和雙眼,均不能忽略。

一般來說,血壓應當操控在 140 / 80 mmHg 以下,80 歲以上老年人血壓不宜超越 150 / 90 mmHg。

糖尿病兼併高血壓的病人,最佳天天晨起後、臨睡前各丈量血壓 1 次。

家裡最佳能備上一個電子血壓計,方便有用。

監測血脂

 

糖尿病和高血脂也是「一家親」,糖友常兼併高血脂。

長時間未操控的高血脂,簡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冠心病、腦梗塞或者導致胰腺炎。

血脂正常者,每年最少檢視 1 次。假如存在血脂高的狀況,應 3 個月到半年監測 1 次。

 

對於糖友來說,抱負的血脂水平:

總膽固醇<4.5 mmol/L

甘油三酯<1.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男性)

高密度脂蛋白>1.3 mmol/L(女人)

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

如存在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更應<1.8 mmol/L

監測尿微量白蛋白 / 腎功能

 

糖尿病是腎髒的殺手之一,防治越早越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腎臟受損後較早反常的目標,醫師還可經過腎功能進一步評價腎臟健康與否。

前者經過留尿檢視,後者需抽血化驗。

一般來說,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應小於 30 毫克 / 克,腎功能應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無腎髒病變者,每年最少做 1 次腎臟檢視;有腎髒病變者,每 3~6 個月做 1 次檢視。

監測眼底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友致盲的主要因素,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監測的重要意義。

 

確診 2 型糖尿病後,就應儘快進行初次眼底檢視,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 1~2 年行一次複查;輕度病變者每年 1 次,重度病變者每 3~6 個月 1 次。

監測下肢動脈

 

糖尿病簡單促進下肢動脈形成硬化斑塊,導致下肢動脈「塞車」而缺血缺氧,導致下肢乏力、發涼、痛苦、破潰等。

經過下肢動脈超聲可及時確診,並進行積極幹預和醫治。

50 歲以上或糖尿病病程 5 年以上的病人,或兼併心腦血管疾病、血脂反常、高血壓、吸菸者,應當每年最少進行 1 次下肢動脈超聲檢視。

監測體重

 

超重或肥壯讓血糖變得難以操控,還會與心腦血管疾病、痛風、腎病等其它疾病狼狽為奸。這兒要留意兩個目標,體質指數和腰圍。

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2),數值在 18.5~24 千克 / 米 2。

 

而男性腰圍應小於 90 公分,女人腰圍應小於 85 公分。要留意的是,體質指數正常,腰圍超標,也相同歸於肥壯。

這一項比較簡單檢視,主張最少每個月丈量 1 次體重和腰圍,如有新增趨勢,需要在醫師指導下尋覓因素。

這 7 項檢視,能協助糖尿病病人,及時發現身體的反常訊號,並將風險扼殺在搖籃當中。

希望這些提醒,可以讓我們對這些檢視滿足注重,並實在做到,操控好糖尿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