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懼怕哪兩樣東西,在家測血糖常犯錯誤你一定要知道!

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大家好,我是Ant小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要討論的糖尿病患者懼怕哪兩樣東西,在家測血糖常犯錯誤你一定要知道!吧!

 

糖尿病人最懼怕兩樣東西,第一是甜,第二是飯。因為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轉化為葡萄糖,因此糖尿病人每吃完米飯後一測血糖,就發現指數往上躥。正因為這樣,不少人將米飯與糖尿病直接聯系起來。然而,整天不吃飯或少吃飯也得糖尿病,是因為米飯吃得少,體內長期攝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會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一樣有患糖尿病的危險。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中國人以米飯、饅頭、面條等穀類作為主食,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後轉化為糖分,再進一步轉化為維持人體機能的熱量。在糖分與熱量之間的轉換需要胰島素的參與,胰島素對葡萄糖有降解的作用。而長期不吃或者少吃米飯,會對胰島素的正常運作產生負面影響,給糖尿病的發生提供可乘之機。

飯吃得少的話,就要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動物性食品。因為脂肪過多,致使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對葡萄糖的降解功能減弱,降解不了的糖分滯留在血液裡,引起血糖過高,這正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而且吃穀類太少,碳水化合物缺乏,胰腺B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這種狀況維持的時間一長,即使以後再恢複正常的飲食,如果體內胰島素分泌滿足不了要求,降解不了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容易產生。

吃怎樣的米飯對血糖影響最小

控製熱量、平穩血糖是糖尿病飲食的基本原則。要達到這一目標,除了豐富食物種類外,製作方法也非常重要。那麼,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製作米飯對血糖的影響是最小的呢?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答案是剛剛熟透又不黏糊的“整粒大米”,因為這樣能延長胃腸道消化吸收的時間,一定程度上能減小血糖的波動。在家裡用電飯鍋做米飯很好掌握“火候”,但要想避免做出“黏米飯”,還有兩個小竅門:一是洗米不要超過3次,否則米里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也會減少;二是先把米泡0.5—1小時,可以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蒸出來的米飯會粒粒飽滿。

另外,給大米適量加些小米做成“二米飯”。小米屬於粗糧,富含纖維素,能增加飽腹感、延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時間,有益於血糖的穩定。

如果想在大米飯里加黑米、大麥等,最好提前浸泡粗糧,否則不容易熟透。其實,粗糧非常適合加在米粥裡。對那些喜歡喝粥的糖友來說,熬粥時多加點粗糧,是降低升糖指數的好方法。

控製好糖尿病要時刻記住血糖目標值

糖尿病病友在日常自我監測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困惑,不同的醫院,不同的醫生會給出一些不同的血糖控製目標。讓很多人無所適從,搞得自己的血糖控製也是一筆糊塗賬。那麼有沒有什麼簡便而實用的方法能讓廣大糖友便捷地看出血糖是否控製得很好呢?

控製好糖尿病要時刻記住‘45678’這組血糖目標值。也就是說,糖友應牢記,任何時候血糖值不應低於4毫摩爾/升,空腹血糖最好控製在5.6毫摩爾/升以下,餐後血糖不高於7.8毫摩爾/升。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血糖本身,而在於長期血糖異常引起的一系列嚴重的並發症和合並症。如血管損害、腎髒疾病、失明、截肢等,病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評判患者病情控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日常血糖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監測,絕對不能“跟著感覺走”,大多數糖友在血糖波動時,出現各類急、慢性並發症前,通常不會有明顯不適症狀,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被稱為“無聲殺手”的原因。

因此,必須隨時監控日常血糖水平。“控糖”需做到“瞄準點、拉直線、擺平面”。“瞄準點”指的是患者在家要經常進行“小測驗”,勤查血糖,看是否把血糖控製在“45678”的範圍內,高齡糖友可適當放寬這個標準,但空腹血糖也不能超過7毫摩爾/升,餐後血糖在10毫摩爾/升以下適宜。“拉直線”指的是,患者每三個月需至醫院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力爭將其控製在6.5%以下。“擺平面”要求患者每年做一次全面檢查,瞭解病情控製情況及有無並發症與合並症的發生。

廣大糖友應牢記“45678”原則,使得“點、線、面”全面達標。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還要做到抓住“一個中心,多個基本點”——在控製好血糖的基礎上,控製好血壓、血脂、體重、血液黏稠、尿酸增高等指標,並注意戒煙限酒,以實現高質量的長壽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眾所周知,檢測糖尿病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檢測血糖,那怎樣去檢測血糖呢?有什麼檢測血糖的辦法?

(source: toutiao)

 

(source: toutiao)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檢測資料,該檢測既可以通過醫院進行檢測,也可以用家庭自備血糖測定儀進行自我測量。空腹血糖測量要求是禁食8小時以後測量,所以測量的最佳時間應是清晨空腹時。空腹血糖測量資料必須與其他測量專案結合分析,才能對糖尿病進行確診。如果家庭自測發現空腹血糖異常,應立即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這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糖尿病是十分重要的。

餐後血糖在進餐後2小時進行測量,是預防糖尿病和監測血糖控製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於餐後血糖測量的誤差較大,所以單憑餐後測量值不能作為糖尿病病情診斷的依據。

糖化血紅蛋白測量只能在醫院內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患者在測量前2~3個月期間內,血糖濃度的總體情況。通過該項測量可以較好地反映患者在此期間血糖的控製情況,以及與血糖控製有關的各種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情況,並且可作為糖尿病治療效果在本段時間內的總體評價。

檢測血糖的方法,包括抽靜脈血檢測血糖、快速血糖測定儀檢測血糖、血糖試紙比色測定血糖等。

近年來隨著簡便、快速和準確的血糖儀問世,使血糖自我監測成為可能。常採用的血糖監測方法有四點法:即三餐前+睡前;五點法:空腹+三餐後2小時+睡前;亦有建議採用七點法: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前,必要時尚需加測清晨3時血糖,以防夜間低血糖。

血糖監測的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初始治療(尤其是應用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者)、血糖控製差或不穩定者應每日監測;血糖控製好而穩定者可1~2周監測1天,血糖一貫控製好的可再進一步減少監測頻率;病重、劇烈活動前後及患病時如發熱和腹瀉等情況下應增加測定次數。應用血糖儀進行自我監測時一般需注意:自我監測技術應讓專科醫師或其醫療保健小組每年1次或2次進行核準,監測的質量控製相當重要,特別是其結果與糖基化血紅蛋白或臨床狀態不符時;有文獻報告低血糖時,血糖儀所測結果有時與實際BG不一致,建議抽取靜脈血採用生化法測BG。對無條件開展BG自我監測的患者,應定期門診查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同時開展尿糖自我監測。

糖尿病患者應在每次就診時,將監測結果完整記錄,供醫生參考。理想血糖控製目標是:空腹血糖

在家監測血糖常犯的幾個錯誤

1、如何注意消毒?

如果用碘酒消毒採血的手指,碘酒會和血液中的葡萄糖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結果,使得測值偏高。糖友在家自測血糖,可使用酒精消毒,用酒精消毒後要待採血部位乾燥後再採血。或用肥皂水清洗手指,待手指乾燥後再採血即可。

2、血糖儀試紙應該如何儲存?

首先,血糖儀試紙不能與易揮發的物品,如茶葉、中藥、酒精、香水和肥皂等物品混放。每次取出試紙後應立即蓋緊筒蓋,以免試紙在不知不覺中受潮,一定要保持試紙的乾燥。丟棄舊的試紙筒,不能用來裝其他東西,諸如酒精棉球、針頭等,以免筒蓋混淆,造成試紙受潮。(試紙筒蓋內的乾燥劑能幫助試紙保持乾燥)

其次,試紙必須始終儲存在原裝筒內。不要將密碼牌或已用過的試紙混裝在試紙筒內。

3、注意試紙有效期,在保質期內使用

試紙應避光乾燥儲存,儲存溫度2~30℃。盡量不要放在冰箱中(如需放冰箱,取出後一定在常溫下待其自然恢複至室溫再進行測試。

4、如何採血測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要在採血時和採血後用力擠壓指尖來獲得血滴,如果每次採血時確實難以自動形成一個飽滿的圓形血滴,糖友可以在採血前先把手下垂放置15秒,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液會較集中在手指尖處,再採血時就會比較順利。

去醫院檢測血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不要因為化驗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藥。這樣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反映病情,又會造成血糖波動及加重病情。

2、不要為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此時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製的真實情況。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可信,檢查前一天進餐和用藥應和平常一樣,並保證夜間睡眠良好。另外,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抽煙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

3、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島素後再去醫院抽空腹血。由於到醫院抽血在時間上難以預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時內抽完血,勢必延遲進餐時間,這樣可能會發生低血糖。

4、如果無法確定在醫院抽空腹血的具體時間,不妨早晨在家正常治療及進餐,然後去醫院測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不至於影響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引起血糖的波動。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檢查餐後血糖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進餐量及服藥量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5、對於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的病人,最好用血糖儀事先在家中完成空腹血糖的測定,記下結果後再去醫院。盡量不要去醫院化驗空腹血糖,因為醫院門診採血時間太晚,這樣會延誤病人早晨的胰島素治療,對全天血糖產生不利影響。

6、對於早、晚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的病人,若因上午到醫院抽血化驗使治療延遲,可以在抽血之後查一下隨機血糖。如果血糖高,可臨時注射一次短效胰島素,然後進餐。這樣,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治療延誤造成的血糖升高,同時又避免了檢查當天早、晚兩次預混胰島素注射間隔太近。

7、對於採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病人,化驗空腹血糖時若採血時間太晚而使得早晨的藥和中午的藥相隔太近,應酌情減少中午的藥量,以免因兩餐的藥物作用相互疊加而造成低血糖。

8、對於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者,其降糖作用可以維持到次日8~9時。因此,化驗空腹血糖的採血時間可稍晚一些。

血糖越低越好?

在糖尿病治療中,僅以降低血糖水平為目標是不對的,血糖並非越低越好。

其實,低血糖是血糖達標的最大障礙,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所帶來的益處,因此有高達19.2%糖尿病患者因為恐懼低血糖放棄達標。

一般認為,糖尿病患者血糖小於3.9mmol/L為低血糖。低血糖發作時的表現為發抖、心跳加快、頭暈想睡、焦慮不安、饑餓、出虛汗、視覺模糊、四肢無力、頭疼、情緒不穩定。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使用不當,血漿胰島素濃度有明顯峰值,不符合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運動量增加,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腎功能減退等都易發生低血糖。因此,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持血糖達標,另一方面要選擇適當的降糖藥物,才能安全有效控製血糖,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血糖儀不準 可能的五個原因

血糖儀程式碼與試紙條程式碼不一致

測試前應核對、調整血糖儀顯示的程式碼與試紙條包裝盒上的程式碼相一致。注意每臺儀器有其各自相對應的試紙條,不可與其它種類的儀器交叉使用。

試紙條過期

購買時、使用前均應注意檢查試紙條包裝盒上的有效期,不要使用過期的試紙條,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試紙條儲存不當

不少檢測誤差是由試紙條的變質引起的。有些血糖儀測試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試紙條上的酶(氧化酶或已糖激酶)與血液中的葡萄糖發生反應並顯示顏色,血糖儀分辨後顯示讀數。血糖儀本身出現故障的機率較小,但試紙條會受到測試環境的溫度、濕度、化學物質等的影響,因此試紙條的儲存很重要。要避免潮濕,放在乾燥、陰涼、避光的地方,用後密閉儲存;應將試紙條儲存在原裝盒內,不要在其它容器中盛放。手指等不要觸控試紙條的測試區。

操作方法不正確

操作不當會導致檢測失敗或測定值不準確。各種血糖儀的操作程式大同小異,患者檢測時一定要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正確掌握血糖儀的操作方法。常見的不正確操作有:①測試時試紙條沒有完全插到測試孔的底部。②有些儀器是先滴血,然後再將試紙條插進血糖儀,如果滴血後等待時間超過兩分鍾才將試紙條插進測試孔,會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此時應使用新試紙條重新測試。③檢測時試紙條發生移動等情況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因此應將血糖儀放在平穩、安全之處使用。

取血部位消毒後殘留酒精

酒精能與試紙條上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而導致血糖值不準確;而且,在酒精沒有完全揮發時進針,疼痛感會增加,因此,要待酒精揮發後再取血操作。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養生是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 看完之後,大家心裡是不是有些想法呢?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分享文章喔!那麼我們下次見!我是Ant小編!請追蹤健康新視界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