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每個人的微信裡,都有個神奇的“組織”。每天,那裡充斥著各種訊息,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健康傳言。
相信你已經猜到了,那個“組織”就是家族群。
舉個例子,就說吃個姜吧,就有一個“晚吃薑賽砒霜”的傳言。可怕的是很多人還信以為真。看來他們對姜誤會頗深啊!
所以,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姜吧!
生薑、乾薑、炮姜,用法不同 姜,古代藥書歸“菜部”。其味辛,性溫,無毒。有溫中散寒,溫肺化痰之功用。
而不同的姜,性味、用法亦有差異:
生薑:性散,能驅肌表之風寒,溫中作用較弱;
乾薑:由生薑乾燥而得,性守,溫脾胃中焦,能散寒溼;
炮姜:由乾薑炒制而成,溫裡之中,又有止血作用,用於吐血下血及崩漏等。
尋常百姓,三餐不離姜 民俗常說:上床蘿蔔下床姜。蘿蔔消食,姜能開胃,所以姜宜早上吃。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是認為:“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
不過,事實上,不論高階餐館,還是普通家庭,三餐都無法避開姜。例如廣州早餐有魚片姜粥、姜撞奶;而晚餐亦有姜蔥蒸魚、豉油姜蔥雞等。
還有,很多女生在例假期,常常會煮紅棗薑汁紅糖水。一杯下肚暖暖的,整個人都舒服了。
其實姜的用途很廣。正如《本草綱目》所言:“姜,辛而不葷,祛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
中華五千年飲食文明,無一日能離開姜,當然也包括了晚餐。其實,除了尋常百姓家經常吃薑,歷代醫家也常用姜治病。
歷代醫家,用姜也不分晝夜 姜,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只要病情需要,不分早晚,隨時使用。更有甚者,強調晚上服用。 例如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以生薑半夏湯治療寒飲在胸時,強調“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近代名醫許公巖認為:“乾薑,屬溫中散寒的特效藥,治療脾胃虛寒的唯一良藥”。而許氏用乾薑劑量大,用於陽虛寒溼證,服用時間也不拘早晚。
所以發現了麼,無論是家裡烹呼叫姜,還是醫家治病用姜,都不拘早晚。這是狠狠地打了“晚吃薑賽砒霜”這個說法的臉啊!
雖然說“晚吃薑賽砒霜”的說法不成立,但吃薑確實有禁忌。
這3類人,千萬別吃薑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食姜久,積熱患目,珍屢試有準。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意思就是,有三類人不宜食姜: 一是:肝熱目疾病者,久服姜必發;
二是:飲酒又患痔瘡,服姜必立發;
三是:面板瘡瘍病者,服姜必加重。
又是發病,又是加重病情,所以這3類人還是禁禁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