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吃這三塊肉,勝過吃補藥!滋補身體,健康過冬!

隨著溫度一天天降低,早晚寒氣越來越重,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秋冬時節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秋冬適時進補,不僅有助於固本培元,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身體能進入到最佳的狀態。
食補是最簡單方便的方法,說到食補,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肉。那麼吃哪種肉最補人,怎麼吃效果最好呢?

食補之王——雞肉
雞肉因為常見又便宜所以常被大家忽視,其實它有著“食補之王”的美譽。中醫認為雞肉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雞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而且它所含的蛋白質中包含所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尤其是磷脂的含量非常高。磷脂對於大腦發育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尤其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雞肉和醋是絕配
秋冬季節適合養陰,而醋有酸甘化陰的作用,配上不易上火的雞肉,秋天吃最適合。
滋補醋雞
【食材】
雞肉、醋、菠蘿、花椒
【做法】
1.整雞改刀後加入蔥薑蒜、料酒、麵粉抓勻醃製。
2.油溫五六成時放入雞肉開始滑雞,雞肉表面變色呈微黃時撈出備用。
3.蔥薑蒜炒香後加入雞肉,放入三大勺料酒,以及大量醋,用中火逼出醋香。然後放入生抽、幹辣椒、菠蘿汁小火燉煮。
4.在雞肉燉煮期間製作麻油。花椒提前用溫水浸泡2-3分鐘,鍋中放油,加入蔥薑蒜,上色後放入花椒,5秒鐘後關火,利用油的餘溫繼續栲花椒。然後撇去油中的花椒,麻油就製作完成了。

5.最後在燉煮雞肉的鍋中放入彩椒、焯過水的豆乾,滴入適量麻油出鍋即可。

注意
雞頭中含有大量重金屬,而且雞腦中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因此不建議大家吃雞頭,給小孩子吃雞腦補腦的方法也不可取。
而雞屁股部位聚集了很多細菌病毒,還有其他的一些有害物質。為了健康考慮,這兩個部位最好都不要吃。

健脾利水——鯽魚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健脾胃,利水消腫,通血脈。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差的人可以經常食用鯽魚來補身體。另外,常吃鯽魚還有助於產後女性下奶。

鯽魚配薏米,祛溼搭檔
對於體內有溼氣的人來說,溼氣不除會影響脾胃功能,一味地進行大補不僅身體無法受益,反而可能越補越虛。
鯽魚配薏米可以說是健脾祛溼的強強搭檔,能幫你在進補前打下良好的脾胃基礎。

薏米鯽魚冬瓜湯
【食材】
薏米、鯽魚、冬瓜、胡蘿蔔

【做法】
1.鯽魚洗淨去除主刺,分離出魚肉。
2.魚骨粘麵粉下鍋煎制,魚肉半熟時下蔥姜去腥。魚骨焦黃時烹入一勺料酒,倒入適量開水和提前泡好的薏米一起煮。

3.胡蘿蔔、冬瓜挖球下入鍋中煮制。
4.魚肉去皮,加鹽和蔥姜水打成泥,做成魚丸下入鍋中,熟透後出鍋即可。

注意
鯽魚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發燒病人攝入過多蛋白質有可能會使體溫升高,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議感冒發燒患者食用鯽魚。

食中珍味——螃蟹
民間有句話叫“一盤蟹頂桌菜”,螃蟹不僅味道鮮美,營養更是豐富。
螃蟹味鹹,性寒,入肝、胃經,散淤血、通經絡、續筋骨。蟹肉中含有蝦青素,可以抗氧化、抗衰老、防腫瘤。

螃蟹配姜,提鮮去寒
螃蟹雖然味美,但因為它性寒,脾胃虛弱的人群吃多了容易傷身,在吃螃蟹的時候配上生薑,可以很好地中和它的寒性,美味又不傷身。

蟹黃豆腐
【食材】
母蟹、豆腐、芹菜、雞蛋

【做法】
1.螃蟹蒸熟,去除蟹黃。
2.鍋內少油,放入蟹殼蟹腳煎制蟹油。

3.用蟹油煸炒蟹黃,加入少許薑末和料酒。
4.豆腐切小塊,開鍋後放入燉煮,加鹽、胡椒粉、糖調味。
5.放入適量芹菜段和一個蛋黃,收汁出鍋。

注意
蟹黃包圍著的白色部位就是蟹心,它是螃蟹身上寒性最強的部位,吃的時候一定記得去掉。
寒冷的天氣裡吃肉最滿足,但很多人擔心吃肉會引起肥胖、三高等問題。其實只要遵循以下原則,吃肉也能養生。

1、少吃紅肉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釋出公告,認為紅肉可能會使患癌風險增高,而加工後的紅肉製品,比如培根、香腸等,更是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所以建議大家多吃禽肉、河海鮮等白肉,除了我們推薦的上述三種肉,鴨肉、蝦肉等多種白肉都適合在秋季滋補身體。
每天豬、牛、羊等紅肉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50克以內,三高人群、肥胖人群更要少吃。

2、葷素搭配

蔬菜多含膳食纖維,可增強腸道蠕動,加快膽固醇在人體內的代謝排出,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建議大家吃肉時最好搭配一些綠葉菜,如菠菜、芹菜、小白菜、油菜等。而洋蔥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吃肉時也應該將它作為餐桌上的常客。

3、清燉最健康

天氣一冷就總想吃火鍋、烤肉,但是這些吃法只能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慾,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最好的吃法就是燉或者煮,通過合理的烹飪方式不僅不會增加油脂量,還能讓肉出油,減少脂肪的攝入。

俗話說“秋季進補,來年打虎”,秋冬吃肉補身的正確方式,大家都學會了嗎?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