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可以說是發胖的季節,
冷冷的天總是不自覺地發懶
假日只想窩在被窩,或是來碗熱騰騰的鍋物
睡飽就吃,吃飽就睡
豈不是人生一大幸福的事呢?
但這帶來的後果就是無止境的發胖….
身邊有沒有那種似乎永遠不會發胖的人,
他們從來都不會虧待自己,
也不會只啃水果代替晚飯
更讓人眼紅的是,他們似乎總是想吃就吃,
吃之前也不會計較有多少卡路里,
是呀,怎麼吃都吃不胖。
其實你也可以變成這樣的人….
變瘦的終極秘訣: 「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身體的感受」
你可能對這段話有很多疑問或者嗤之以鼻
有人會說:「身邊的朋友,堅持低糖低脂飲食,
每天做有氧運動,真的瘦了 5kg」
是的,攝入小於消耗=變瘦,這一道理誰都能明白,
但大多數人很難做到, 因為它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為什麼節食通常會失敗?
飢餓是種動機明確的心理狀態,
它更像是種情緒
它難以控制,甚至會改變感官知覺
當我們節食,去「控制」飲食,去計算糖分和卡路里時,
我們其實是在壓抑進食的慾望
如果你是一個意志力堅定,對自己「心狠手辣」的人,
你或許可以節食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年
但你一輩子都要這樣過嗎?
食慾的報復
被壓抑的進食慾望可能會瘋狂地「報復」我們
很多人晚上 12 點的時候餓了,想吃點東西,還強行忍住,
結果半夜兩點被餓醒去煮了泡麵吃,這就是進食慾望的報復
我不否認傳統減肥法,如果你少攝入卡路里,當然能瘦,
但刻意試著減少攝入,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不是運動就可以多吃一些
除此之外,運動也不是減肥靈藥
運動之後可能引起一種微妙的飢餓情緒,
你吃的零食可能多了一點、飯量也漲了一點,
而且你還會以「今天有運動,吃也沒關係吧」的理由來安慰自己,
一些人為了減肥去運動,只是讓他們吃的更心安理得。
為什麼「想吃就吃」反而會「瘦」
想吃就吃不代表大吃特吃
很多人把「想吃就吃」這四個字視為洪水猛獸。
你或許會覺得,如果我放開了吃,不控制自己,
我就會吃下好多好多東西,最後變成一個大胖子
很多人會靠吃緩解負面情緒。
心情不好了,就做點放縱的事、「壞」的事,來發洩一下。
於是吞下一隻炸雞、兩桶薯片、三盒冰淇淋,
吃完之後,又陷入自我厭惡的惡性循環,
覺得自己真沒意志力,是不是永遠都瘦不下來,
下一次,一切又重演..
感受吃撐後身體的難受, 就不會吃多了
在減肥路上最大的難關,是我們總是忽略身體的聲音
下一次吃撐時,你或許可以先別忙著「批判」自己,
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胃部的飽脹感,感受吃撐的「難受」與「痛苦」
記住吃撐的痛苦,而不是去批判自己
讓自己好好體會到吃撐之後身體的難受,
試著形成「吃東西過量感到不舒服」的連結,
或許幾次之後,你就不會吃多了
變胖的原因就是, 無視「飽」吃到撐為止
本能會告訴我們:餓了就吃,吃飽了就停
這是人類作為生命體的「出廠設置」。
導致我們變胖的關鍵在於,
我們總是會無視「飽了」的感受
一直放不下筷子,直到吃撐為止
你要的真的是「瘦」嗎?
在這追求「瘦」的時代, 彷彿胖就是輸家?
到底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減肥成功」?
「要嘛瘦,要嘛死」,「不控制體重何以談人生」
這些口號背後隱藏了把個體價值與外貌捆綁在一起的危險觀點,
彷彿瘦了就是人生贏家,一旦發胖就瞬間變成一個輸者
現代社會人不停追求著「瘦」,認為瘦
象徵著克制,象徵著更高級的生活方式
於是「沒那麼瘦」就被打上「不時尚」、
「不夠美」、「不負責」、「不健康」的標籤
想變瘦都是因為害怕 「不會被愛」
研究顯示,與進食障礙相關的核心信念
都與「情緒壓抑」和「害怕失去控制」有關
人不需要靠「變瘦」獲得價值
所以不要隨便批判別人,更不要過於苛責自己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餓了就吃,飽了就停!
需要做的,就是把食量的主動權還給身體
請不要再把「吃」視作是禁忌之事
消極、羞恥感和憎惡很少能刺激人們做出長期而巨大的改變,
尤其是與自己的身體有關時
開頭提到的那些「吃不胖」的人,
只是把自己擺在了食物之上而已
他們不做讓身體不適的事,餓了就吃,飽了就停
他們並不是靠「強大的意志力」來告訴自己「少吃點」,
只是他們吃飽了就放下筷子。
請停止對身體的厭惡,
才不會陷入減肥失敗的死循環
只有先停止對自己身體的厭惡,
才能打破減肥失敗的死循環
放心去吃飯吧,但請記得飽了就停下
用心享受食物的美味,也要用心去體驗自己身體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