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秒就多一個!急速攀升的全球癡呆症世代即將來臨!

認識人類大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個挑戰面前站立著人類進化史上,至今都難以克服的命題:癡呆症。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每 3 秒新增一例癡呆症患者,目前癡呆症患者總人數約 4680 萬,預計到 2030 年將會達到 7470 萬。

◇ 文茜:隨著全球癡呆症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癡呆症逐漸成為人們所重視的議題。關於癡呆症的由來、預防治療的方法,以及癡呆症患者家屬如何面對生活,我們請到了神經學科教授胡朝榮為我們一一解答。

◆ 胡朝榮:癡呆症是 21 世紀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據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癡呆症患病率為 8%,日本則高達 20%。也因此,這些年各國政府逐漸加大對癡呆症的重視,例如兩年前,台灣行政院頒布了有關預防治療癡呆症的政策綱領。

▲ 癡呆症,有時只是變成小時候的自己

◇ 文茜:胡教授,我們節目的製片人常常因為算錯時間,被大家懷疑患有早期癡呆症。那麼癡呆症的臨床症狀有哪些呢?

◆ 胡朝榮:如果他的日常生活沒有受到影響,應該不算。癡呆症的臨床症狀有兩種表現:第一,認知功能的下降,包括記憶力衰退、方向感減弱、抽象語言混亂等等;第二,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癡呆症患者往往失去了自我照顧的能力。以上兩點是判斷人們是否患有癡呆症的標準,但是不同的患病原因也會引發不同的臨床表現。

第一,由類澱粉蛋白(不可溶纖維性蛋白質)不正常堆積造成的阿爾茨海默症,早期最顯著的症狀為健忘,直至病人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認知能力的逐步衰退。

第二,由中風引起的血管性癡呆症,病人除了在認知能力上的明顯衰退,行動表現也非常明顯,比如步態不穩、尿失禁等。

第三,額顳葉型失智症,表現為病人語言、情緒、性格上的顯著轉變;第四,路易氏體癡呆症,病人有明顯的視幻覺,且走路非常緩慢。

 

▲ 昔日叱吒政壇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罹患血管性癡呆症

◇ 文茜:我身邊常常有二三十歲的人因為記憶力衰退,懷疑自己患有早期癡呆症。事實上,記憶力不好未必是癡呆症造成的 ,那麼年齡是癡呆症的主要誘因嗎?

◆ 胡朝榮:癡呆症的誘因大致有 5 個方面:年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遺傳、生活形態和頭部外傷。

21 世紀以來,各個國家都將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讓大多數人擁有更長久的生命,科技進步可以延續生命,卻無法阻止身體性能的衰退。因此,年齡是癡呆症最重要的威脅因子。

◇ 文茜:生活形態具體指什麼?我們常說的用腦過度會導致癡呆症嗎?頭部外傷又怎麼理解?

◆ 胡朝榮:生活形態涵蓋的理解非常寬泛,比如說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酒過度、長期抽煙等等。但是「用腦過度會癡呆」的說法完全是謬論,俗語說「人腦用進廢退」,這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之談。

▲ 年齡成為實體的鉛塊,

拖著人們殘損的驕傲,邁向地獄

◆ 胡朝榮: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鼓勵癡呆症病人利用人腦做認知複健,設計課程加大病人腦力活動。所謂的用腦過度,事實上是超時的工作和不規律的作息。

至於頭部外傷,我們曾對美國足球運動員和橄欖球員進行跟蹤,他們癡呆症爆發的年齡相較於沒有受過頭部外傷的普通人偏小,因此頭部外傷對癡呆症的影響會在幾十年後爆發。

◇ 文茜:胡教授,我曾經看到你在國際期刊《Medicine》發表的研究成果——健康飲食有助於腦力修複。研究中,你對 102 位 20 至 65 歲的高壓人群進行試驗,他們持續兩周,每天飲用 1 瓶營養保健食品,短期記憶的表現會比對照組提高 50%。那麼還有什麼預防癡呆症的方法?

◆ 胡朝榮:可以從癡呆症的誘因去尋找預防癡呆症的方法。比如戒煙、適度飲酒、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飲食習慣中,要多吃蔬菜和纖維質多的抗氧化類食品,以及忌食生肉。

▲ 足球運動中的頭球對腦部神經有潛在影響

◇ 文茜: 據了解,現有的醫療技術能夠診斷出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症,那麼阿爾茨海默症作為癡呆症的其中之一,這種技術對癡呆症的治療是否有幫助呢?

◆ 胡朝榮:的確,如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正子攝影」能夠克服早期阿爾茨海默症難以被察覺的問題。此前,我們提到過,阿爾茨海默症是由人腦內類澱粉蛋白不正常堆積所引起的,「正子攝影」就能夠通過對類澱粉蛋白同位素的監控,判斷人腦內類澱粉蛋白的數量。

雖然「正子攝影」是醫療科技水平的一大進步,但是它對於治療沒有任何意義——癡呆症依然是人類曆史上無解的命題。

▲ 癡呆症並不是一件未雨綢繆就能避免或解決的事

◇ 文茜:但我對「正子攝影」有不同的理解。提前接收癡呆症的預告,對於病人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是把握剩餘的不長的「清醒」日子,海闊天空,還是因這場預告恐慌不已,自怨自艾。

胡教授,據我所知,雙和醫院神經科專門為癡呆症病人設立獨立部門,由你主要負責。為癡呆症病人專門設置部門的理由是什麼?既然癡呆症「無藥可醫」,這麼做的意義又是什麼?

◇ 胡朝榮:這個部門成立並不是以治療癡呆症為目的,而是為了照顧癡呆症病人。部門由神經科和精神科的專業醫生團隊組成,還包括照顧病人的心理師、營養藥師、社工以及大量的護理人員,因為,照顧癡呆症病人的日常生活尤其需要專業的技巧和護理。

此外,我認為關心癡呆症病人的家屬比照顧病人更重要。作為一名出診醫生,我曾目睹,先生因為照顧癡呆症太太,心身俱疲、失眠健忘。所以為癡呆症病人的家屬減輕心理負擔也是部門的使命之一,也為此開設了專門的訓練課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