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體。由於外界氣溫升高,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的發汗稱知覺發汗。此時發汗區域分佈廣,全身各部位面板,尤以前額、頸部、軀幹前後、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為頸、軀幹側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為股內側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發汗中樞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覺蒸發約600~700毫升水。對於一個體重68公斤的成年人來說,相當於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吃辛辣、熱燙的食物亦引起發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態時,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會發高燒,還可能造成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可見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

一、你出汗的方式,決定了它的健康效果

出汗方式有被動的,也有主動的。專家介紹,因運動而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天氣、環境或心理壓力造成的出汗稱為被動出汗。資料顯示,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能經常運動的人,比例只佔到28.2%。這說明,現代人還真是缺乏運動,大多數人的出汗方式都是被動出汗。

換個說法,傳統中醫也有動汗和靜汗之分。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人體也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身體靜止情況下出的汗,在中醫理論上叫“動汗”,但極易出問題,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

二、汗液的氣味和顏色也有大學問

如果汗液散發出尿味,汗幹後也會在面板上留下結晶物,常見於尿毒症病人。 汗液帶有特殊的腥味,多見於肝硬化。
還有汗液飄出香味來,常見於糖尿病人的體徵。

如果汗液呈現黃色,多是由於血液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物質濃度過高所引起,主要見於肝膽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等。此外,過多進食胡蘿蔔、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現暫時性的黃汗。
白汗從中醫看,白色屬肺,肺色外露則現白汗,多為心肺陽虛所致,常與心肺功能虛弱有關。有時,疼痛劇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現紅色,多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也可能是身體某部位在出血。不過,服用碘化鉀等化學制劑,也可有紅汗出現。
還有如果汗液變為青綠色,提示有膽汁外洩,如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三、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迴圈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鐳射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血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而且血虛。  
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有氧運來彌補。

8.私處出汗=溼熱下注、腎陽虛弱 

如果你的私處愛出汗,中醫認為你的體內溼熱下注,腎陽虛弱。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患細菌性炎症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讓私處氣味變重。

四、主動出汗才養生!

同樣是出汗,天氣炎熱時,被動出汗也是出汗,為什麼就不主動出汗呢?關鍵被動出汗不養生,主動出汗才養生。專家解釋,被動出汗只是在人體淺表層出汗,如蒸桑拿;主動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層出汗,也就是讓人從裡向外出汗,如運動出汗。公眾號脈脈養生只做最新最專業的養生知識。這種主動出汗是人體進行的自我調節,出汗後不僅讓人感覺很舒服,還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

1、排出毒素
運動出汗能加快人體的體液迴圈和代謝過程,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2、控制血壓
運動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壁彈性,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3、促進消化
運動出汗可以調節氣血執行不足,促進影響消化,吃飯、睡都很香。

4、防骨質疏鬆
出動汗有利於鈣質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質疏鬆。
5、增強記憶
運動流汗對學生會產生積極正面的效果,記憶力、專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護膚美容

總不出汗的人,面板代謝緩慢,一些廢棄物難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潔毛孔,達到美容護膚的功效。
7、減肥
當人體運動並達到一定強度時,脂肪便會燃燒轉化成熱量,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8、讓男人更有魅力
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流汗的氣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並感到精神放鬆。

五、如何出一身“養生汗”呢?

1、運動前喝些熱水
運動前喝些熱水,讓毛孔進入蓄勢待發的狀態,再運動一會兒,就能讓毛孔全部開啟,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運動後不宜立即吹空調、風扇或洗涼水澡,否則身體易得病。
2、巧用生薑促出汗
古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吃生薑能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不得不在空調環境上班的人,可以堅持喝點生薑水,比如茶葉加生薑片泡水、生薑紅棗水等,促進排汗。
3、用熱水泡腳
在40℃左右的水溫下泡澡或泡腳,有利於身體排汗、緩解疲勞,用艾草水泡腳效果更好。
4、晒15分鐘太陽
夏日晒太陽,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來說,是一種主動出汗的好方式,每天上午9—10點和下午4—5點,晒15分鐘左右太陽,並做一些簡單的舒展運動,能使身體能量逐漸被啟用。

總之,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數人都適合主動出汗,不過要依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最適合主動出汗方式。需要提醒的是,主動出汗養生,並不是汗流的越多越好,不要讓自己過於疲乏勞累,適度最好。

六、冬季運動出汗須知

當人體運動時,肌肉活動能更快、更多地產生熱量,身體會加快散熱、出汗~不過冬日運動,出汗可要注意一些細節喲!
1、選擇適當的運動
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運動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跑步、打球、登山等強度較大的有氧運動,適合年輕人或身體較好的中年人,快走、慢跑、太極拳、廣場舞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則適合老年人或體質偏弱的人~~

2、運動時間要適當
冬季運動時間可以適當加長一點,比春夏季長10~15分鐘。
3、把握好’度’
出汗的“度”要有所把握。不能為了追求多而拼命運動,出汗過多會破壞人體內環境的穩定。運動到面頰處有汗液流出,即可停止運動。

4、運動後要放鬆
運動後,做好身體放鬆整理活動。在運動出汗後,應鬆懈衣襟或適當脫減衣物,以讓汗液儘快蒸發出來,待身體感到涼爽時,應立即穿上衣服以防感冒。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