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高血壓患者約有430萬人,依台灣心臟學會及高血壓學會2015年出版《台灣高血壓指引》,18歲以上者收縮壓應低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但為降低高血壓引起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兩學會將擬定更嚴格血壓標準,包括75歲以上長者等4類族群,當單獨靜靜量血壓時,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新版指引將在5月台灣心臟學會年會發表。
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高血壓易使血管彈性變差、血管硬化,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此次《台灣高血壓指引》改版,將針對75歲以上長者、心血管疾病史者、第3及第4期腎臟病患,以及經評估後未來10年發生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超過1成5等族群,在無人在旁的環境測量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
王宗道說,此4類族群收縮壓標準訂定更加嚴格,是為讓民眾更加注意血壓變化,遠離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但部分醫界人士認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太過嚴格,日前確定將在指引中加註,若測量血壓環境是在醫院、診所,或一旁有人的狀態下,收縮壓仍比照原標準低於140毫米汞柱。
王宗道說,當在安靜環境,獨自靜坐5分鐘,且周邊沒有醫護人員下測量血壓,若收縮壓介於120到130毫米汞柱,不須立即就醫,則應先減少鹽分攝取,提醒每天食鹽不可超過10公克,以及少喝酒,建議每天酒精不可高於20公克,合併運動、控制體重、切忌吸菸等,以防血壓升高,但當收縮壓高於130毫米汞柱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本文經蘋果日報授權,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