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漸漸從一個通訊工具,變成了生活必需品,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現象,叫做“手機依賴症”。同樣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
問問自己:每天在我們身邊陪吃、陪喝、陪工作、還陪睡的是誰?
親人都有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許只有手機和你寸步不離。即使偶爾忘記都要排除萬難找回來隨身帶著,否則這一整天心裡都會空落落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
手機成了時下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一旦離開手機我們就會缺少安全感。
睡前玩手機,困了便將其放在枕邊,這是當下很多人的習慣。然而,這種習慣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近日有專家稱,臨床上患神經膠質瘤的患者日趨增多,而這些患者有很多都有長期使用手機的習慣。
但作為大眾日常生活、工作、交流等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兒童膠質瘤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2012年,第六屆上海國際神經外科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披露,我國每年因為腦膠質瘤死亡人數達到十萬人。
近20年來,臨床統計原發性惡性腦腫瘤發生率逐年遞增,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惡性腦腫瘤發生率平均增加2倍,男性腦膠質瘤的發病率提高1.2倍,女性提高2.2倍。資料統計顯示,我國目前腦瘤年發病率為6.2/10萬人,上海地區為7-8/10萬人。
周良輔教授指出,除了近年來,醫療診斷水平與患者就診率提高之外,頻繁用手機增加患病風險。據介紹,手機10年以上經常使用及喜歡把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
值得警惕的是,在兒童膠質瘤發病中,該病排名第二,僅次於白血病。由於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他們如長期高強度使用手機,更可能增加患腦瘤機率。
被分類為“2B”的手機輻射事實上,早在2011年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根據神經膠質瘤增加的風險將與手機使用相關的射頻電磁輻射分類為2B,即射頻電磁輻射是“對人體可疑致癌的”。這項結論是來自於14個國家31位科學家根據2708名神經膠質瘤患者和2972名健康人群進行的對照研究,認為神經膠質瘤的發生與手機使用有相關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致癌性分為5類,依次是對人體致癌的(為1類)、對人體可能致癌的(為2A類)、對人體可疑致癌的(為2B類)、不被列為對人體致癌的(為3類)和對人體不可能致癌的(為4類)。
射頻輻射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有限,無線電話的電磁輻射與神經膠質瘤以及聽神經瘤具有正相關性,對實驗動物的致癌性證據有限,因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手機的射頻電磁輻射作出分類2B的結論。
討論任何輻射可能造成的危害,輻射強度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只要輻射強度足夠大,電磁輻射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實驗室測試:手機接通瞬間輻射值最大2013年,浙江大學醫學院生物物理學教授包家立曾對當時流行的iphone4手機進行過測試,從測試結果來看,同樣是待機狀況,在充電時,手機表面的輻射略有增加,而輻射最強的情況出現在手機撥號連線的時候,尤其是在電話鈴剛響起的那一剎那,此時的輻射值達到最大。
測試完蘋果手機,包家立教授順便把自己的手機也測試了一下,他用的是一款L非智慧手機。從測試結果來看,他的手機電磁輻射就弱多了,即便是在輻射最強的撥打電話時,輻射值也沒有超過0.01 mw/cm2。
包家立教授說,手機電磁輻射的強弱與它的制式有關,CDMA最弱,其次是GSM,3G最強,4G就更強了。另外還與手機的功耗有關,功耗越大的手機電磁輻射越強,我們一般使用的智慧手機功耗大,所以電磁輻射也較大。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副主任介紹,你可以做個試驗把手機放在上衣口袋或者是胸口,來電的時候你的心臟絕對是不舒服,心率在那一瞬間是受到影響的。很多人晚上睡覺都習慣把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此以往,10年、20年,一定會影響健康的。當務之急就是防患於未然,改掉這個影響健康的習慣。
腦腫瘤頭疼與一般的頭疼是不一樣的,腦瘤頭疼一般是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就開始疼痛,而且疼痛沒有辦法得到減緩。其次,出現肢體偏癱、性格改變或者視力下降、單側耳鳴、認知障礙等等,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