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十人九痔”說明“痔瘡”人群發病率極高。中醫治療痔瘡避免了痔瘡手術治療和換藥的痛苦,見效快、痛苦小、無需住院,被患者稱為“最舒服的治療”。
中醫治“痔”有妙方
《黃帝內經》雲:“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明確指出了痔瘡的形成與飲食不潔、起居不時、感受溼熱等有關。河南省中醫一附院肛腸科主任醫師劉佃溫介紹,痔瘡的發病原因除了暴食暴飲、腹瀉、便祕外,與久忍大便、久痢久瀉、酗酒、嗜食辛辣、年老體衰、婦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極大關係。
中醫治痔分內外
劉佃溫介紹,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病因素與風、溼、熱、燥、氣虛、血虛有關。中醫療法主要是運用中醫中藥,區域性中藥注射、中藥內服、外敷、薰洗、灌腸等方法,辨證治療。
肛腸病手術較痛苦,被稱為世界第一大疼痛手術。劉佃溫說,相比而言,中醫治療痔瘡避免了痔瘡手術治療和換藥的痛苦,見效快、痛苦小、無需住院,被患者稱為“最舒服的治療”。
此外,痔瘡和其他疾病一樣,也有一個最佳治療時機。患者不要因工作忙而耽誤了痔瘡的治療,否則,既給自己帶來了痛苦,也增加了治療難度和治療費用。
內治法
對年老體弱者或內痔兼有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痔瘡患者,如果不能進行手術,可採用中醫內治的方法。主要包括:
一、風傷腸絡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大便帶血或滴血,治療以清熱涼血祛風為主,代表方劑為涼血地黃湯。
二、溼熱下注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苔薄黃膩,脈弦數;便血色鮮紅,量較多,有腫物脫出,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治療以清熱滲溼止血為主,代表方劑為髒連丸。
三、氣滯血淤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舌黯紅,苔白或黃,脈弦細澀;肛門腫物脫出,甚或嵌頓,墜脹疼痛。治療以清熱滲溼、祛風活血為主,代表方劑為如神湯。
四、脾虛氣陷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舌淡胖,苔薄白,脈弱;肛門墜脹,痔核脫出需手法復位。治療以補氣升提為主,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
小偏方:
每天吃葡萄乾30粒,多運動。
時間:定在下午四點,連續服用1個月看療效。
外治法
薰洗法
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各期內痔及內痔脫出或伴有脫肛者均可應用。本方法主要是以藥物加水煮沸,先薰後洗,也可以用藥物做熱溫敷,具有收斂消腫、活血止痛作用。
方法1
【原料】芒硝150克,明礬15克。
【制用法】將上藥打碎置盆中,加入2000毫升開水將藥衝化。患者坐在盆上,先用熱氣燻蒸肛門,待水溫下降後,再用藥水洗滌患處並坐浴到盆中,直至水涼,每日薰洗2~3次。
【功效】主治外痔。
方法2
【原料】馬齒莧、甘草、五倍子、防風各10克,枳殼、側柏葉、當歸各12克,芒硝30克,川芎15克,紅花6克。
【制用法】將除芒硝外的上述各味藥研為細末,裝入小布袋中備用。使用時將藥袋和芒硝放入盆中,加入開水2500毫升,浸泡30分鐘。然後患者坐浴薰洗患處20分鐘。此方每天1劑,每劑薰洗2次,早晚各1次。第二次使用此藥液時,只需將藥液加溫即可。患處經薰洗後,應塗上少量馬應龍痔瘡膏。此法7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炎性混合痔、嵌頓痔、血栓痔等。
方法3
【原料】無花果葉適量。
【制用法】將無花果葉放入瓷盆中煮20分鐘,趁熱薰洗患處。每日3次。
【功效】此方對外痔療效特佳。
敷貼法
方法1
【原料】兒茶15克,炙輕粉7.5克,龍骨10克,冰片5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然後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
【功效】主治患痔瘡時間短且無肛瘻的患者。
方法2
【原料】冰片、大黃、黃柏各等份。
【制用法】將上藥混合後研成細末(冰片後下),裝在密閉的瓶中。用時,取出適量藥粉,加水調成糊狀塗於肛門,再用紗布敷在肛門上,並用膠布固定好。每日換藥2~3次。換藥前可用溫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或清洗肛門。
【功效】治療各種痔瘡。
塗擦法
方法1
【原料】大田螺數個,龍腦冰片3克。
【制用法】將田螺洗淨,用小刀挑開螺蓋,放入適量冰片,並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搗戳數下。放置一段時間後,螺肉會化成液體。取此液體塗於患處。
方法2
【原料】紅砒(火煅)1克,烏梅(火煅)3克,枯礬3克,辰砂2克,牛黃2克,冰片1克。
【制用法】將上藥研成細末,裝在密閉的瓶中備用。用時將藥末取出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敷1~2次。敷3~4日病症即可痊癒。此方藥有毒,切防誤入口中。敷藥後,若患處流黃水併發痛,即不可再敷。
此外,還有塞藥法、塗抹法、針劑法、鍼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