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很痛苦,找出心衰原因,標本兼治心衰也不會太可怕!

俗話說得好!身體健康者常年輕;無負於人者常富有。大家好,我是Ant小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要討論的心衰很痛苦,找出心衰原因,標本兼治心衰也不會太可怕!吧!

 

當心髒病患者出現喘憋、下肢水腫時,要懷疑發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由於心臟病發展到嚴重階段而表現出的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徵。發現心力衰竭後要努力尋找病因。目前,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由冠心病所導致的心力衰竭常常表現為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另外,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損害心臟功能。還有些患者的心臟明顯擴大,收縮功能降低,但是找不到病因,被稱為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

(source: toutiao)

 

收縮和舒張性心力衰竭(收縮功能障礙和舒張功能障礙)

心臟要完成泵血功能,需要有完好的收縮功能將心腔內的血液泵出,還要具備完好的舒張功能使血液能充滿心腔。冠心病、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等疾病常損害心臟的收縮功能,而高血壓、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常損害其舒張功能。也有許多患者同時存在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

診斷收縮功能障礙並不難,採用超聲心動圖等方法測定左室射血分數降低(50%)便司確診。這些患者常伴有心腔明顯擴大、室壁運動障礙,表現為體力活動時氣短、喘憋、乏力、下肢水腫。

診斷舒張功能不全較困難,超聲心動圖不準確,需要結合症狀、血液利鈉肽水平升高等綜合判斷。患有高血壓的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現舒張功能不全。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被認為是慢性心力衰竭長期治療的開始

(source: toutiao)

顧名思義,急性心力衰竭就是發病急,需要儘快治療的心力衰竭,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喘憋加重、咳嗽咳痰、下肢水腫,嚴重者表現為低血壓、少尿和四肢冰涼(稱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很高,需要緊急救治。

急性心力衰竭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常轉為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經過成功治療後病情穩定出院,標誌著急性期(或失代償期)治療結束,但是絕不意味心力衰竭已經治癒。即使病情得到控制,仍有可能發展成為慢性心力衰竭。例如心臟瓣膜病換瓣術後、心肌梗死閉塞血管再通後或高血壓患者都是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

經常可以見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時病情得到控制,針對病因的手術成功,出院時醫生和患者皆大歡喜,卻忽略了患者教育和後續治療而最終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

大多數急性心力衰竭原本就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狀態

這些患者中大多數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因為勞累、感冒等誘因引發急性心力衰竭。當患者病情穩定出院後,假若不繼易治療原本的慢性心力衰竭,容易再次加重而入院。

 

 

 

心力衰竭的症狀

(source: toutiao)

呼吸困難、乏力和水腫

呼吸困難、外周水腫和乏力是心力衰竭的特徵性症狀。

呼吸困難。許多患者由於出現呼吸困難而就醫,才發現心力衰竭。開始時表現為上樓、快走時感覺胸悶;行走距離越來越短;嚴重時在家休息也有呼吸困難,甚至不能平臥;夜間常常憋醒,需要起床走幾步才能繼續臥床。這些都是左心衰竭的表現。

乏力。這是每個心力衰竭患者幾乎都有的症狀,走路時喘憋,感覺雙腿像灌了鉛一樣重,邁不開步伐。這些現象並非由於年齡增加而自然發生,可能是出現了心力衰竭。通過“6分鐘步行試驗”測試患者在65分鐘內行走的最長距離。心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步行450米以上。假如6分鐘內步行距離不足300米,說明體力明顯降低。

水腫。這是心力衰竭的常見症狀,起初表現為襪子口深陷。輕輕按壓小腿,出現明顯凹陷,而且不能馬上恢復,這種現象被稱為凹陷性腫。能走動的患者常首先出現午後雙足或雙踝部浮腫,休息一晚後消失;臥床不起的患者最常見的是腰骶部後背浮腫。原因是重力導致“水往低處流”的結果。嬰兒和兒童心力衰竭也可以表現為顏面部水腫。長期浮腫會引起下肢面板色素沉著、變紅和變硬,通常見於足背部和,小腿前側面板。心力衰竭晚期,浮腫則演變成全身性水腫。

(source: toutiao)

 

泌尿系統症狀

夜尿症。都說心腎是一家,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隨腎功能不全。最初表現為夜尿增多,患者夜間會多次起夜排尿,影響睡眠。

問題:心力衰竭治療中經常需要使用利尿劑。患者抱怨夜裡排尿已經很多了,怎麼還用利尿劑?

答案:夜尿增多是心力衰竭早期的表現。白天,患者站立和活動時尿的形成受到抑制;夜間臥床休息時,心排量短缺得到一定緩解,腎血管收縮減弱,腎臟供血不足得到改善,尿形成增加。伴隨病情繼續發展,全天尿量都會減少。此時,可在每天早晨服用利尿劑。

少尿。這是晚期心力衰竭徵象,原因是心臟排血功能嚴重受損,腎臟供血不足造成尿生成減少。進而,體內水分和鹽分蓄積產生水腫。此時應當使用足夠利尿劑幫助排尿。

其他表現

心力衰竭致使心臟不能及時將血液輸送給身體,繼而身體裡的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心臟而淤積在全身。當血液淤積在肝臟,會出現肝大,併產生不適症狀,常被描述為右上腹或上腹部悶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臟迅速增大時,症狀加重。慢性緩慢的肝臟腫大通常無疼痛。

 

 

心力衰竭患者還可有厭食、噁心、進食後飽脹和便祕等消化道症狀,這與肝臟和胃腸道疲血有關。嚴重腸道供血不足可引起腹痛、腹脹和血便。

精神症狀,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晚期,尤其伴有腦動脈硬化時,可出現意識模糊、記憶力減退、焦慮、抑鬱、頭痛、失眠和噩夢等。

心力衰竭的分期

多數心力衰竭可以找到病因或危險因素,而這些病因或危險因素髮展成為心力衰竭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可以根據心力衰竭發展程序將心力衰竭進行分期,以便發現早期病變,及時治療和預防(在左室功能不全或症狀出現以前便採取治療措施)。

(source: toutiao)

 

尋找心力衰竭的病因,標本兼治

心力衰竭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各種心臟病發展到嚴重階段都可以表現為心力衰竭。因此,診斷心力衰竭後應當努力尋找其病因、加重因素以及合併其他疾病的情況。控制好原發疾病,為心力衰竭治療奠定良好基礎,對於療效和預後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見病因。其他病因還有心肌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栓塞、心臟瓣膜病變、心包疾病、感染、貧血、腎臟或甲狀腺功能不良、妊娠、抑制心臟藥物的使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心力衰竭的誘因。

鈉鹽或酒精攝入長期過量、暴食時突然增加的鹽攝入、心力衰竭治療藥物的中斷、輸血、過度勞累、環境過熱或過度潮溼以及情緒激動等,均可使處於代償階段的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

腎性高血壓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的突然中斷,可能引起動脈血壓的突然升高,導致心臟的失代償。

 

心力衰竭患者的注意事項

積極配臺治療,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很重要

(source: toutiao)

 

一旦被診斷為心力衰竭,不要灰心喪氣。積極地面對生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相信當代醫學可以戰勝心力衰竭。

 

 

嚴格按處方服藥,有關治療和康復的問題(如藥物的名稱、劑量、療效、不良反應及對策)諮詢醫生。及時反饋用藥過程中的任何不良感受。

按時複診。

觀察病情變化,當出現呼吸困難(喘憋、活動後上不來氣)、乏力、下肢水腫或脫水、多汗等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

特別要關注體重變化,每天早上起床,早餐前的同一時間,同樣衣著,自測體重。若體重增加1一2千克、1一3天內體重實增2千克或者6個月內體重下降5千克以上,應引起警惕,立即就診。

學會摸脈搏,數脈率。將右手中間3個手指的指肚輕輕放在左手的手腕處,然後數15秒鐘,得數再乘以4,就可以數出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即心率)。

保持電解質平衡,電解質是指血液中鉀、鈉、氯等離子的濃度。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對於電解質的調節能力降低,而治療心力衰竭的多種藥物對血鈉和血鉀有影響,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

缺鈉會感到乏力,過多的鈉又會加重水腫。鉀離子更重要,血液中出現低鉀或高鉀均可導致心律失常,甚至致命。建議心力衰竭患者應當嚴格控制血鉀,縮小正常範圍,保持在4.0一5.0mmol/L,即使進入3.5一3.8mmol/L或5.2一5.5mmol/L範圍等邊緣地帶也應當及時糾正。

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易出現低鉀,需要合用螺內酯等保鉀藥物預防低鉀。不過,一般沒有必要預防性補充鉀鹽。因為心力衰竭患者常為老年人並伴隨腎功能下降,服用的藥物常有保鉀作用,當血鉀不低於常規服用鉀鹽容易導致高鉀,同樣危險。

(source: toutiao)

 

保持良好的生括式

1、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2、保持低鹽飲食,限制鈉的攝入。

3、心力衰竭患者每晝夜攝入的液體總量不應超過1~1.5升。

4、為儲存能量,應預先計劃好一天的活動量。患者應繼續從事與其體能相適應的日常工作,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按康復計劃參加經常性的運動訓練和壓力鬆弛技術訓練。病情穩定的心力衰竭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從事低水平的耐力性活動(如散步),這些活動以不引起症狀為前提,從而改善受損的運動能力和提高生活質量。長期休息會使肌肉代謝發生變化,加重症狀。

可乘坐一般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但長時間的靜坐會增加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特別是在高溫情況下,應適當補充水分。

5、心力衰竭患者抵抗力較弱,建議對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特別是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疫苗接種,預防流感和肺炎性疾病。

6、育齡婦女要注意避孕,心力衰竭患者妊娠生育危險性極高,必須得到醫生同意。

7、心力衰竭患者的性生活具有一定危險性,可實現含服硝酸油預防和避免過度激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資訊,可以新增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要成為德、智、體兼優的勞動者,鍛煉身體極為重要。身體健康是求學和將來工作之本。運動能治百病,能使人身體健康,頭腦敏捷,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Ant」小編!大家要一起健健康康的喔! 按讚拒絕黑心,為健康把關!把我們

健康一點靈

加入我的最愛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