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跳動的節律是由位於上腔靜脈入口與右心房後壁交界處的長10~20mm,寬2~3mm的竇房結控制。竇房結憑藉較高的自律性和興奮性通過搶先佔領和超速壓抑等方式,成為心臟節律的指揮官。當心髒跳動的頻率快了或慢了,節奏紊亂了,指揮官換了或多個指揮官,傳導速度有變化,或興奮時不按常規路線傳導,即會出現心律失常。按照心律失常發生的部位和心律失常時心率的快慢將心律失常分為多種型別,產生機制類似,病因有很多種。下面做一下簡單介紹。
一、室性心律失常包括:
1、室性早搏(簡稱室早):
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種心臟病患者均可發生。正常健康的普通人,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過量煙、酒、咖啡等均可引起室早,而各種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結構性心臟病(結構性心臟病是指任何心臟結構的異常,任何與心臟和大血管結構有關的疾病)亦是室早常見的病因。其他如洋地黃、奎尼丁、三環類抗抑鬱藥中毒、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等也可引起室早。室早可能會感到心悸、胸悶、心跳停搏,也可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一般治療後都能恢復的較好。
2、非持續性與持續性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
非持續性室速可有以下疾病引起:急性心梗、擴張型心肌病( DCM )、肥厚型心肌病(HCM )、心臟瓣膜病患者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和明顯二尖瓣返流患者狹窄和明顯二尖瓣返流患者較多見。接近 90% 的 持續性室速發生於結構性心臟病患者, 如缺血性心臟病、HCM、DCM、先天性心臟病和瓣膜病等,以缺血性心臟病最為常見。
3、持續性多形性室速和心室顫動(簡稱室顫):
無結構性心臟病的多形性室速或室顫通常發生在遺傳性心律失常綜合徵患者。合併結構性心臟病的多形性室速或室顫最多見於冠心病患者。除了冠心病外,還包括心肌病、左室功能異常、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左室
肥厚、非特異性 ST-T 異常、非持續性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壓、高血脂、吸菸、肥胖、糖耐量異常、老年和飲酒等。
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
1、房性心動過速(簡稱房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缺血性心臟病、阻塞性肺部疾病、血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如洋地黃)等情況下,房速的發病率增加。房速也見於正常人,非持續性房速在正常青年人的發病率達 “2%”。
2、心房撲動(簡稱房撲):大約60%的患者,房撲是由外科手術、肺炎、急性心肌梗死(AMI)等誘發。房撲可發生於心力衰竭(簡稱心衰)、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外科手術後的患者。
3、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 大多數患者無器質性心臟病,女性多於男性。
4、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 患者大多無器質性心臟病,在嬰兒預激綜合徵(簡稱預激)中,20% 合併先心病,最常見的為 Ebstein畸形。
心臟病發作
三、竇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都過速:可見於健康人吸菸、飲茶或咖啡,飲酒,體力活動及情緒激動時。某些疾病狀態如發熱、甲亢、貧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應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
2、竇性心動過緩:常見於健康青年人、運動員與睡眠狀態。其他原因包括顱內疾病、嚴重缺氧、低溫、甲狀腺功能減退、阻塞性黃疸及應用擬膽鹼藥、胺碘酮、β受體拮抗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