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小心生菌數,夏天你該注意的食物中毒!」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夏天天氣炎熱,也到了各種細菌繁殖的高峰時期。這段時間正是每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時期,那麼什麼事細菌性食物中毒,我們該如何防範和應對細菌性食物中毒呢?小菌醫今天來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知識!
細菌性食物中毒:
顧名思義,就是吃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被醫生稱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在臨床上可分為胃腸型與神經型兩大類,胃腸型食物中毒主要發生在夏季,以噁心、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為主要表現。神經型食物中毒是吃了被肉毒桿菌毒素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眼肌、嚥肌、面肌及呼吸肌等肌肉麻痺,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我們這裡只說夏季常見的胃腸型食物中毒。
可以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的細菌有許多。常見的細菌有沙門菌屬、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其次為蠟樣芽胞桿菌,變形桿菌,空腸彎曲菌、小腸結腸耶爾林菌也可引起食物中毒。
沙門菌屬、致病性大腸桿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可直接導致腸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瀉;而葡萄球菌和蠟樣芽胞桿菌會“放毒”,即使在食物被重新加熱,食物中的細菌被殺死,但其在食物中所釋放的毒素毒性依在,仍然會致人中毒,出現腹瀉、嘔吐症狀。
細菌性食物中毒有什麼特點?: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胃腸炎的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和發熱。部分病人可出現血水樣大便或濃血粘液樣便。嚴重病例也可發生失水和休克。
食物中毒最明顯的特點是集體發病,潛伏期短,中毒病人的臨床表現相似,有共同的致病食物,發病範圍侷限在食用同種食物的人群中。也就是說,許多人在吃了同一種食物後,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內發生了同一種疾病;未吃這種食物的人,不會患病;停止食用這種食物後,就不會再出現新發的病例。簡單地說,就是“發病的都吃了,沒吃的都不病”。
那麼該如何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容易發生在集體供餐單位,如:幼兒園、學校或單位食堂、餐館、快餐店,這些集體供餐單位制作的食物量大,操作人員複雜,被細菌汙染的機會較多。再加上一些餐飲單位對剩飯剩菜的處理不當,更容易被細菌汙染。
我們在這段時間儘量不要買涼拌食物、加工後放置較長時間的食物(如飯糰、壽司、涼糕等)。家中所剩的食物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儲存,高溫加熱後再食用。生吃瓜果要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大量喝冰鎮飲料,保護胃腸道的正常抗病能力。
那麼得了細菌性食物中毒該怎麼辦呢?:
大多數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較輕,無須住院。最關鍵的治療就是讓胃腸道“休息”,保證水的供應。
在嘔吐和腹瀉發生的情況下,應停止進食,讓胃腸道“休息”。繼續進食則會給胃腸道增加“負擔”,加重腹瀉和嘔吐的症狀。但是,大量腹瀉和嘔吐會導致體內水分丟失,被醫生稱為“脫水”;嘔吐和腹瀉還會導致體內鈉、鉀等元素丟失,引起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因此,腹瀉和嘔吐期間要注意補充水分。
最好的補充水分方法不是大量飲白開水或飲料,也不是到醫院輸液,而是用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藥物,含有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葡萄糖,其組方完全按照腹瀉時大便裡丟失的物質和人體需要所組成,按說明書稀釋後口服,既能補充水分,又能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而且不會給胃腸道增加“負擔”,其糾正脫水的速度優於靜脈滴注。
細菌性食物中毒也不必服用抗菌藥物治療。:
抗菌藥物不僅會傷害胃腸道,而且會殺死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可以服用一些調整腸道微生態的製劑,如:地衣芽孢桿菌、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製劑等。腹瀉持續者也可以服用蒙脫石類藥物止瀉、保護腸道黏膜。但是應用止瀉劑會增加腸粘膜與細菌的接觸時間,使加重感染的機會也增大。所以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權衡。
夏季引起腹瀉除細菌性食物中毒外,還有霍亂、細菌性痢疾等,沙門菌感染也可能引起敗血症。因此,腹瀉、嘔吐症狀嚴重,高熱不退或精神萎靡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這些,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飲食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小心生菌數,夏天你該注意的食物中毒!」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