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我們中國人,尤其是老人們對白粥有偏愛,不但自己愛喝,還很喜歡給寶寶喝,覺得白粥有營養又好消化。
老輩們常說“喝粥養胃”。如果胃不舒服,就喝粥,其它的則很少吃。像水果、海鮮這些“寒性“的食物更是幾乎不碰。在這些老人看來,“長期喝白粥”是養胃的行為。其實不然,這樣做不僅不養胃,反而可能會傷胃。
長期喝粥不養胃
的確,軟爛的粥是很好消化,幾乎不用胃出什麼力氣。在肚子很不舒服的時候,適量來點粥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長期靠喝粥來養胃,則是行不通的。因為——用進廢退!
一直喝粥,胃就不用幹啥活。長此以往,胃的功能得不到鍛鍊,消化能力只會越來越差。
另外,白粥的營養價值太低了,幾乎都是澱粉,沒什麼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老這麼吃就會營養不良。營養都不夠了,還拿什麼養好身體、養好胃呢?
當然,也不是說不能喝粥,而是不能老是喝白粥。很多1歲以內的寶寶可能還吃不了米飯,喝營養粥還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在粥裡混一些粗糧、薯類、蔬菜、肉、蝦、魚什麼的,讓粥的營養豐富起來。
對於寶寶來說,除了長期喝粥不養胃以外,家長出於關愛寶寶而做的這三件事,也可能會傷到寶寶的胃:
1.給寶寶吃湯泡飯
有些家長看孩子不愛吃米飯,就給他吃點湯泡飯,這樣寶寶會更容易把飯吃進去,咕嚕咕嚕連湯帶飯的,感覺胃口都好了呢。
事實上,湯泡飯可能會傷害寶寶腸胃。
米飯跟粥不太一樣。粥經過了長時間熬煮,比較爛,很好消化,而米飯還是需要多咀嚼一下才容易被消化。如果泡了一些菜湯肉湯,米飯很容易沒有被嚼碎就隨湯汁嚥下去了。這就相當於胃需要把口腔那份沒做到位的工作也承擔了去,加重了寶寶的胃負擔。
2.給孩子喝湯
按照民間的傳統說法,“營養都在湯裡”,似乎煮過的肉只不過是一些沒有營養的殘渣而已。因此有不少的家長覺得肉、菜寶寶吃不動、吃不下,喝湯最好了,營養都在湯裡了,還好消化、潤腸胃,常常用雞湯、肉湯和魚燙給孩子拌飯或下面,希望這樣能使孩子長得更好。
但實際上卻往往事與願違,科學的測定表明,湯裡只有少量的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含量很少的礦物質和乳糜微粒。而且喝湯還特別佔肚子,其它有營養的食物就吃不下了。沒有足夠的營養補充,還養胃?怕是不可能了。
3.幫孩子嚼嚼再喂
有些家長(往往是老人)擔心孩子還沒長好牙,吃不了比較大塊的肉、菜,怕他嚼不動也消化不了,就先用自己的嘴巴把食物嚼碎了,再餵給孩子吃。
幽門螺旋桿菌,大家都不陌生吧。一旦感染,可能就會長期駐紮在人的胃裡,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感染了這種菌,且老年人更加普遍。想呵護好寶寶的胃,可千萬別咬了菜、肉再給寶寶吃哦。
如果擔心寶寶嚼不動、咽不下、消化不了,那麼家長在平時做輔食時,可以把食物做得更細膩、更好消化一些,比如做成做肉丸、肉泥、蔬菜泥之類的,或者切成小丁狀。當然,平時也要有意識的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不能一直吃糊糊。咀嚼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多一點耐心。
想要讓寶寶真正養胃還得這麼做
01
吃飯要規律
寶寶該吃飯的時間要吃飯,有一頓沒一頓的,對胃不好。
02
吃的節奏要放慢
不要讓寶寶吃太快、太急,或一次吃太多,要細嚼慢嚥,不給胃過多的負荷。
03
口味要清淡
寶寶要吃得清淡。有人會說,吃白粥不就最清淡了嗎,其實這是對清淡有誤解。我們說的清淡是調料的使用要少,儘可能保留食物本身的味道與營養,而不是指清湯、白粥、饅頭就是清淡。肉類、蝦、魚,同樣可以做得很清淡的。
總之,好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養胃的。作為身負重任的家長,要懂得養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更新和學習營養知識的過程,一定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