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砒霜還毒而且致癌,可怕的是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俗話說得好!身體健康者常年輕;無負於人者常富有。大家好,我是葡萄小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要討論的它比砒霜還毒而且致癌,可怕的是你可能每天都在吃!吧!

 

提到黃麴黴毒素,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是什麼東西。但如果告訴你,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劇毒物質氰化鉀毒的10倍,砒霜的68倍;其實它就藏在你經常吃的幾種食物裡……

(source: toutiao)

 

100℃燙20小時殺不死的致癌物

黃麴黴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6℃~28℃,溫度越高,黃麴黴菌生長越快,而一旦在溫度25℃~32℃、相對溼度80%~90%的環境中,黃麴黴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說,這種毒素適宜在溫度高又非常潮溼的南方生存。

黃麴黴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一般溫度難以將其殺滅,它還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調加工不能將其破壞,即使用100℃的溫度進行20個小時的滅菌,也不一定將其徹底去除。

黃麴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包括黃麴黴毒素B1、B2、M1、M2等二十多種。其中,黃麴黴毒素B1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最常見,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一次性大量攝入,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

◦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誘發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等,還可能導致畸胎。

(source: toutiao)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愛藏身5類食物中

堅果類:花生、核桃、瓜子、開心果等

當你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變色,看起來有黴變之嫌時,很有可能已被黃麴黴毒素所汙染,一定要丟棄。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黃麴黴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況下生長更快。

穀物:玉米、大米、大麥、小麥、豆類

凡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穀物都有可能被黃麴黴毒素汙染,在食用前應仔細挑選,剔除黴變粒。

糧油製品:花生油、玉米油

生產企業如果沒有嚴格挑揀原料,使用黴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產食用油,或沒有采用精煉工藝或工藝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黃麴黴毒素超標。

家庭自制發酵食品:腐乳、黃醬

食品工業生產的醬、醬油一般不會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汙染,而家庭自制的發酵食品則容易被汙染。

我們能做的,還是儘量不要“惹”它,重在預防,避免進食這種食物。

 

 

日常的預防措施主要有:

1. 避免吃發黴的食物,絕對不吃發黴的花生、花生油、大米。

2. 用鹼水清除毒素。

在鹼性條件下,黃麴黴毒素可轉化成一種溶於水的物質,於是,用鹼水可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鹼水又叫天然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鈉和碳酸鉀。)

(source: toutiao)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了黃麴黴毒素中毒,還需要日常提防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具有防腐性,可與肉品中的肌紅素結合而更穩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業被新增在香腸和臘肉中作為保色劑,以維持良好外觀;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產生,提高食用肉製品的安全性。

但是,人體吸收過量亞硝酸鹽,會影響紅細胞的運作,使血液不能正常運送氧氣,導致口脣、指尖變成藍色,即俗稱的“藍血病”。嚴重時會令腦部缺氧,甚至死亡。

成人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可能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醃菜醬菜、醃肉臘肉火腿燻肉、剩飯剩菜、摻假食品如假血燕。

其實,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在烹調或其他條件下,肉品內的亞硝酸鹽可與氨基酸降解反應,生成有強致癌性的亞硝胺。

如果食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醃製肉製品、泡菜及變質的蔬菜可引起中毒,嚴重時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要防止亞硝酸鹽、亞硝胺中毒,生活中要注意:

1. 蔬菜要吃新鮮的。

應現做現吃,妥善儲存,防止腐爛。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過長時間。

2. 醃菜要講究方法。

醃菜時應多放鹽,至少醃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現醃的菜,最好馬上就吃,不能存放過久,醃菜時應選用新鮮菜。

3. 製作肉製品要合規。

肉製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用量要嚴格按國家衛生標準規定,不可多加。還要防止錯把亞硝酸鹽當食鹽或鹼面用。

4. 多吃新鮮水果。

常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選擇新鮮的水果。少吃含硝酸鹽、亞硝酸鹽髮色劑的食物,如火腿、香腸等肉製品。

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它是人類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時間、血汗、勞動、財富——甚至付出生命的東西。 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分享文章喔!那麼我們下次見!我是葡萄小編!請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