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肉嘟嘟的小寶寶,全家人就會特別的開心,是不是會忍不住經常的捏一捏,或是親一親寶寶的小腳丫子,又或是動一動寶寶嫩嫩的小手?也會讓家庭的氣氛變得特別融洽,都喜歡逗孩子開心。
媽媽們千萬別無視這些小小的動作,經常的捏一捏,親一親寶寶的小腳丫子,動一動寶寶嫩嫩的小手,這些小小的動作不僅會讓寶寶健康地成長,還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手指
寶寶的小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觸覺器官之一。
寶寶通過手可以接觸到物體,進而傳遞給大腦來認知世界的。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大腦接收和處理外部的信息。
因此,寶寶的小手指越靈活,就能與大腦皮層神經建立更多的聯繫,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聰明。
媽媽要經常性的動一動寶寶的小手指,鍛煉寶寶握東西的能力。
可以把自己的手指放到寶寶的小手掌內,讓小寶寶不停的握住,鍛煉小寶寶手指的靈活度和靈活性,也可以給寶寶一些柔軟的小玩具讓寶寶練習。
當寶寶出現吮吸手指的習慣,媽媽們不要打斷,吮吸手指也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度,以及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這些都會刺激寶寶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促進小寶寶的智力發育。
腳丫子
寶寶的小腳丫子上佈滿了人體好多穴位,經常性的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激活和調整全身的神經感傳功能,可以有效促進寶寶觸覺,智力,視覺的良好發育。
多讓寶寶光腳走路
寶寶在室內多讓他光腳走路,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腳趾的神經末梢的靈敏度,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
同時也可以給寶寶按按腳底或者腳趾,促進大腦的大腦皮層的反射,讓寶寶反應的更加靈敏,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聰明。
給小腳丫做個按摩
對於許多媽媽來說,不滿5歲的寶寶通常面臨3大問題:吃得少、睡不好、生病擾。
吃得少,是因為寶寶飲食不知自調,家長餵養不當,導致脾胃虛弱,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便秘;
睡不好,是由於寶寶脾胃寒涼、心熱、驚擾,因此經常間歇性或持續不斷地在夜間煩躁不安,啼哭不眠;
寶寶由於吃得少、睡不好造成氣血虛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調,所以容易發熱、咳嗽,經常受生病的困擾。
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寶寶腳上的這些穴位幫助寶寶趕走疾病。
穴位1:湧泉穴——引火歸原,清腦降逆
很多寶寶有個共同點:愛光腳,不愛穿鞋襪,睡覺蹬被子,睡覺轉圈,脾氣急。
這是因為寶寶本身的特質是純陽之體,具有生髮之性,加之飲食營養豐富,熱量高,運動少,導致身體熱量積聚,出現怕熱、易出汗,煩躁不安等現象。
湧泉穴在足太陰腎經上,含義是體內腎經之水像泉水一樣由此向體表湧出。按摩這個穴位的作用是引火歸原、清腦降逆、退虛熱、止吐瀉。所以,給寶寶按摩湧泉有引火下行、順腳底出的作用。
穴位2:崑崙穴與太谿穴——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
《黃帝內經》上說:腎為先天之本,寶寶的生長發育,以及骨骼、腦髓、頭髮、耳聰、牙齒等的形成均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寶寶先天禀受的腎精需要依賴後天脾胃生化之氣血的充養,才能逐步充盛。
崑崙穴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太谿穴則代表腎經之水在此形成大片溪水,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同時還可幫助孩子爬行快、走路穩。
崑崙穴位於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太谿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與崑崙穴相對。
崑崙與太谿一起用手的拇指、食指擠壓。按摩時間為1分鐘。
穴位3:足三里——扶正祛邪補益脾胃
寶寶臟腑嬌嫩、形體未充、脾常不足,只有脾胃健運,生長發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才能增強。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有長壽穴、美容穴之稱。按摩足三里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補益脾胃、健脾利濕、養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人的後天之源在於胃,胃是消化、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胃氣健旺,百病不生。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
以拇指螺紋面按揉2分鐘,揉的速度一定要慢。
穴位4:新設——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催進消化,治療腹脹
孩子飯後腹部膨隆,按揉這個穴位可以促進消化,是治療腹脹的要穴。
位於第三、第四足趾縫間。
拇指輕柔點按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