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不吃肉和雞蛋,理由是膽固醇增高了。
有些老人長期吃素,加上老年人胃腸道的吸收功能減弱,身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對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那麼,膽固醇高究竟能不能吃肉和雞蛋呢?應該如何控制膽固醇?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說一說。
膽固醇在人體中起什麼作用?
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它參與人體的多項生理活動,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物質:
膽固醇是形成膽汁酸的重要物質
我們知道,膽汁是人體消化食物的重要工具。膽汁是肝臟分泌後儲存於膽囊內,當人體攝入食物後,膽汁就從膽囊內擠壓至十二指腸內,與食物混合,將大顆粒的脂肪變成小顆粒,使其易於與小腸中的酶作用,而讓這些營養物質便於被人體吸收。膽汁中的主要物質膽汁酸就需要由膽固醇合成。
膽固醇是細胞膜重要的組成部分
細胞是所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也就是說,這些有機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細胞一般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組成,細胞膜,顧名思義就是包圍在每一細胞外的一層膜,它除了有保護細胞的作用外,還與吸收、分泌、內外物質交換等多種功能。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佔質膜脂類的20%以上。對於維持正常的細胞功能有著重要作用。
膽固醇是多種激素合成的原料
膽固醇是多種激素的前體,人體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皮質醇、醛固酮;性腺分泌的睪丸酮、雌二醇,都需要膽固醇的參與,同時,也是維生素D合成的重要原料。
這些激素是協調多細胞機體中不同細胞代謝作用的化學信使,參與機體內各種物質的代謝,包括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和礦物質等的代謝,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膽固醇增高能不能吃肉和雞蛋呢?
一些老人因膽固醇增高而不吃肉,不吃雞蛋;就是吃雞蛋也不吃蛋黃,這樣的做作法正確嗎?
攝入食物帶入的膽固醇只佔人體的20~30%,對人體的影響遠比人體自身產生的膽固醇要小得多,同時,長期的營養缺乏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長期的控制膽固醇的攝入,也會激發人體內源性膽固醇的產生量。
因此,要權衡利弊,儘量減少對健康的影響。一些以前認為膽固醇增高的人不宜吃的食物,如蛋黃、蝦、蟹、瘦肉等食物,是可以適當食用的。這是因為這些食物同時也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蛋白質,鈣、鐵等微量元素。
因此,膽固醇增高的人,是可以吃肉的,也是可以吃雞蛋的,但吃肉儘量吃瘦肉,避免大量吃肥肉,每天吃一個雞蛋應該是安全的。當然,膽固醇增高的人,大量的吃肉和雞蛋也是不合適的。
膽固醇是如何產生的?
一般認為,人體膽固醇有兩個來源:一是內源性膽固醇。由肌體在代謝中合成,肝臟和腸壁為合成的主要器官;二是外源性膽固醇,從食物中獲取。
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外源性膽固醇只佔20~30%左右,換句話說,大多數膽固醇是人體自身產生的,因此,僅僅依靠減少膽固醇的攝入,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高膽固醇。
膽固醇過多有沒有害處?
膽固醇儘管有這麼多好處,但過量的膽固醇對健康也是有害的。
正常人膽固醇的正常值是0~5.2mmo/L(0~200mg/dl),超過這個數值就表明膽固醇增高了,那麼,膽固醇高的危害有哪些呢?
1、血管狹窄
隨著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不斷沉積,血管腔逐漸變窄,導致組織和器官出現缺血、缺氧,而引起一系列症狀。
2、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主要與低密度脂蛋白有關。在正常的動脈中,血管的內膜是光滑的,但高膽固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會破壞血管內膜,導致動脈內膜下脂質沉積,並伴有平滑肌細胞和纖維基質成分的增殖,逐步發展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動脈粥樣化。
3、心、腦血管栓塞
隨著動脈粥樣化加重,沉積的膽固醇會出現斷層,在斷層處會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就可能導致頸動脈、冠狀動脈的梗塞,而發生中風和心梗,也可出現肺和雙下肢血管的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4、誘發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發生與雄性激素是密切相關的,而膽固醇是製造雄性激素的原料,過多的膽固醇可能導致激素分泌增加,從而誘發前列腺癌的發生,對於已經診斷明確的前列腺癌,膽固醇也會加快腫瘤的生長速度。
5、引發慢性腎臟疾病
2014年世界心臟病學大會上,美國的研究發現,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的病人,其慢性腎病風險是增加的。
6、骨質疏鬆症發生增高
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在對絕經期婦女進行研究後發現,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也就增高。
7、誘發牙周病
膽固醇增高,會使牙和牙齦間的溝隙會擴大,防止細菌進入溝隙的細胞會失去功能,導致細菌進入溝隙而形成牙周病。
如何控制膽固醇?
1、少吃動物內臟,多吃蔬菜。避免或少吃豬腎、豬肝、雞肝等動物內臟,多吃蔬菜和水果。
2、多吃魚類,少吃肥肉。魚類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血膽固醇有利;而肥肉則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加膽固醇。
血脂和膽固醇是不是一回事?
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肪,而膽固醇屬於脂肪中的一類,兩者是有區別的。醫院開的血脂四項,一般指的是:膽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