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加拿大人的總體壽命比美國人長了三年;美國《內科學年鑑》本月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稱囊腫纖維化患者的預期壽命在加拿大要比美國長到10年以上。
這是為什麼呢?外事兒也是不由得犯嘀咕:美國和加拿大同處北美大陸,同是經濟發達國家,醫療水平也沒有太大差距,甚至兩國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沒有太大差別呢?
那就先從加拿大青年埃裡克·鮑爾的經歷說起吧。
鮑爾今年32歲,但當他還是個嬰兒時,就被診斷患有囊性纖維化疾病。按照醫生的說法,如果幸運的話,他可能活得過20歲。
如今,鮑爾身體狀況良好,並將迎來他的第一個孩子。“對於那些年輕的囊性纖維化疾病患者而言,醫療機構的積極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這簡直就是我未來能活下去的希望!”
然而,如果鮑爾生長在美國,他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美國《內科學年鑑》本月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稱“囊腫纖維化患者的預期壽命在加拿大比美國長得多”,這種差異甚至達到10年以上;在同種情況下,加拿大囊性纖維化患者比美國的死亡率低34%。
當然,這也要看不同情況:在美國,患者中購有私人保險者,預期壽命與加拿大的患者相似;享受醫療補助金者,死亡率比加拿大患者高44%;至於沒有保險的,死亡率則要高出77%。
因此,有研究者認為,造成美國囊性纖維化患者更短命的原因,就在於兩國醫療體系的差別。
許多專攻囊性纖維化疾病的醫師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驚訝。米歇爾·伍德女士說:“在加拿大,我根據臨床情況作診斷,我會先看看病例,然後再決定是不是有必要來我這裡接受治療。”
然而,在美國,她卻不得不放棄治療那些病情嚴重的患者——因為他們沒有保險。“我常常去照顧那些充滿活力的病人,只是因為他們有保險。而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即使他們參保,高額的保險費也使得他們不得不減少藥物使用量、或者儘量避免去醫院。”
因此,在洛杉磯工作3年後,伍德女士重新回到了加拿大。“這令我鬆了一口氣”,她說,“不是因為洛杉磯的醫生不優秀,而是因為我實在厭倦了與保險公司花費太多的精力,而不能對病患提供照顧。”
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囊性纖維化這一項疾病中。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加拿大人的總體壽命比美國人長了3年,而這也恰恰是由於加拿大的醫療護理質量更高。
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員德弗羅博士說,對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研究表明,加拿大人的壽命比美國人長,是由於護理質量更好。他表示,美國的營利性健康診所“將大把的資金放在了營銷這件事上,而不去要求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
而在加拿大的醫療保險體系中,公共保險為主,也有少部分私立保險用以補充公共保險覆蓋範圍以外的服務。
美國則是一直被稱為“唯一一個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大多數人都是由所在公司購買私人保險,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極其有限:主要包括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聯邦政府對各州的醫療援助資助、兒童健康保險和軍人醫療保險和印第安人健康保險等其他保險。
也就是說,美國人比起其他發達國家在醫保上花費了更多的錢,然而並沒有變得更健康。
如上圖所示,橫座標表示預期壽命,縱座標表示人均在醫保支出。美國在這張圖表中位列右上方,其人均醫保支出大大高於其他經合組織國家,但人均壽命卻比日本和大部分的歐洲人要短。
這麼說來,也就理解了一些中國留美學生的吐槽:昏迷之前,要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告訴路人“千萬別叫救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