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林女士近來飽受泌尿道感染所苦,某天如廁時馬桶「滿江紅」,嚇得趕緊赴醫檢查,發現右側腎臟竟出現長達6公分的鹿角狀結石,肌酸酐數值也偏高,醫師指出若不及時處理,恐影響腎功能,使用軟式輸尿管鏡和經皮穿腎內視鏡雙管齊下,成功打碎結石,術後腎功能恢復正常,讓她大鬆一口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表示,患者為家庭主婦,生活作息正常,唯獨經常受泌尿道感染困擾,因尿液滯留形成尿路結石,直到發現尿液中有鮮血,經檢查發現右腎有鹿角狀結石,經手術治療後,肌酸酐數值順利降到0.97 mg/dl,成功保住腎功能,免除割腎及敗血性休克危機。
季節竟是尿路結石成因之一 尿路結石形成原因包括季節、遺傳、慢性泌尿道感染及飲食,若是結石卡在腎臟與輸尿管結合處,或是卡在輸尿管,容易引起腰腹部無預警輻射狀劇烈絞痛。
當結石移動刮傷泌尿道時,也會伴隨血尿現象,若無妥善治療,可能引發腎積水及急性腎盂腎炎,一旦腎功能嚴重衰退,更會造成尿毒症,甚至敗血性休克。
鹿角狀結石處理困難 邱鴻傑強調,鹿角狀結石大多是長期尿路感染造成,占尿路結石的5至10%,屬於較困難處理的結石類型,對腎功能的影響也較大。
鹿角狀結石的治療方式包括經皮穿腎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和體外震波碎石術,由於這些治療不易於一次手術完全清除結石,通常術後需搭配體外震波碎石術處理剩餘的結石。
2症狀別大意多喝水可預防 「微創雙鏡聯合手術」治療,結合經皮穿腎取石術與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可碎石的範圍較廣,且較不易產生結石殘留的現象,但必須由多位經驗豐富的醫師通力合作。
林女士因結石體積龐大,便由邱鴻傑及蕭子玄醫師採取這種治療方式,移除體內結石。
邱鴻傑提醒,腎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是因反覆泌尿道感染,或是出現無痛性血尿才發現,建議平時應多喝水,術後定期追蹤,才能於結石復發時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