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管「蜂蜜檸檬」了!你知道蜂蜜加熱會有毒嗎?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11月10日的台北市長辯論之後,
蜂蜜檸檬意外成為最大贏家?!

吳蕚洋在登記參選2018年的臺北市長選舉後,
在11月份的台北市長辯論上,
提出推廣「蜂蜜檸檬」的相關政見。

吳蕚洋宣稱蜂蜜檸檬是「人間功能最強的食物」
他表示自己的眼睛下方本來有瘤,
手上也長了汗斑疹,醫生都束手無策,
但在喝蜂蜜檸檬後,這些情況都有所改善。

他表示營養師是因為
不懂蜂蜜檸檬的神奇之處,
才會與自己抱持不同意見!
並期望眾人能相信蜂蜜檸檬一定有效果!

很多人都會在網路上
看到很多蜂蜜相關的訊息…

蜂蜜加熱後到底會不會有毒?
蜂蜜到底要不要冰?
該存放在什麼條件比較好?
到底該怎麼做呢?

小編已經幫大家整了好重點了!
一起來看看吧!

蜂蜜檸檬是個不錯的飲品,
有人會買冰的,當然也會有人想喝熱的,
尤其在天氣越來越冷的時候,
熱蜂蜜檸檬飲的溫度鐵定是超過40度的!

到底蜂蜜加熱超過40度會不會產生毒素呢?

就讓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吧!

蜂蜜不要加熱超過40度
的說法來自於哪裡?

「無毒外食革命」一書中得知,
作者是蓮村誠,
從作者介紹可以知道他本來是醫大畢業,
在學習阿育吠陀之後,便致力推廣這個傳統的醫療系統。

由於該文的內容很短,
大致是說蜂蜜加熱之後,人吃了會不好。

但是為什麼會不好?
這就讓人實在摸不著頭緒啦!

於是進一步去找日文版,
經過搜尋比對,發現這本書本來叫做
「究極のデトックスレシピ あなたの体質に合った毒出しメニューの黄金ルール」,
中文的意思是「究級解毒食譜 適合你體質排毒菜單的黃金準則」

原文有提到一個「ama」的名詞,
在中文裡就沒出現,這個字的意思是指,

蜂蜜加熱後會形成類似膠狀的物質,
它會黏附在消化道粘膜上,並轉換成有毒物質。

搜尋至此,我們大致可以知道
「蜂蜜加熱超過40度」八成是出自於阿育吠陀的概念。

到底阿育吠陀是什麼?

阿育吠陀大概是西元前一千年
出現在印度的醫療系統,也就是距今三千年前。

至於現在我們習慣使用的攝氏溫度,
最初版本出現在1743年,後來經過調整的版本,

要一直到 1954 年才被列為國際標準,
也就是距離現在才不到 100 年的時間。

有發現怪怪的地方了嗎?
古人很可能沒有精準衡量溫度的方法,
而「攝氏溫度」這種概念則是 18 世紀以後才出現的事情,

因此就算是阿育吠陀當初有講到蜂蜜加熱的這件事情,
也不太可能給出精確的溫度限制,更何況是「攝氏 40 度」這種說法呢?

但究竟蜂蜜加熱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有篇研究為了確認阿育吠陀
「將蜂蜜加熱會有毒素生成」的概念是否為真,

就實際拿蜂蜜來加熱,
並觀察它成分與外觀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另外實驗中也餵給老鼠加熱過的蜂蜜,
觀察這種蜂蜜是否會給老鼠的食量、體重與器官重量帶來影響。

研究者以採收後未經過任何處理的蜂蜜為樣本,
分別以60 °C和140 °C加熱,
結果發現兩組蜂蜜的HMF
含量都顯著增加,顏色也會變深。

此外,加熱到140 °C
還會讓蜂蜜的比重顯著下降。

而在老鼠餵食的試驗裡,
老鼠吃的劑量是從阿育吠陀給70公斤男性的建議劑量,
每天48公克蜂蜜去換算,150公克重老鼠每天要吃102毫克的蜂蜜。
餵食6週後,老鼠的食量、體重與器官體重都

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但看到上面的結果,你知道了嗎?
其實蜂蜜加熱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因為這些情形都還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支持!

健康一點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