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腳猶如樹根”,民間流傳的這句諺語道出了腳的重要性。人體是多組織器官相互關聯的有機體。雙腳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鏡子。關注雙腳異常變化,有助於及早發現某些疾病,為治療爭取時間。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站最新載文,刊出美國賓夕法尼亞足病醫學院查爾斯·伯克教授總結的“雙腳透露的健康問題”。

腳麻

1.中風的前兆:腳麻可能是中風的先兆。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如果經常感覺到腳麻可能是中風的先兆。這類患者多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且麻木,多半不會隻發生在腳上,如果細心詢問,患者還多會伴有失語、聽力改變、說話模糊等。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小中風”,常發生在爆發性中風之前,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人一定要注意。

2.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坐骨神經容易受到壓迫。而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它的通路是沿著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一直到足外側。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容易出現腳麻,而且在腳麻的同時會伴有腰疼、腿疼等。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兩腳交替發麻,這類人多屬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

3.糖尿病並發症:糖友的血糖升高會引起神經纖維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周圍神經病變。這時也會出現四肢末端麻木等。根據一般情況來看,下肢會比上肢嚴重,如果患者已經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應積極治療引起上下肢疾病的原發病。如果腳麻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也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

腳腫

腳腫也是腳部異常的常見表現之一,如果查明屬於生理性的腳腫,多是因疾病引起的。

1.心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比如慢性心髒功能不全、心衰等,會引起腳步的浮腫。因此,腳部出現無端的浮腫千萬不要大意,最好去醫院查一下心髒。

2.腎髒疾病: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症等腎髒疾病,是引起腳腫最常見的原因。同時判斷是不是腎髒引起的腳步浮腫,還可以看看眼睛,一般腎髒有問題,眼睛同樣也會浮腫。

3.血管疾病:血管疾病也會引起腳腫,比如靜脈瓣功能不全、靜脈回流障礙、深靜脈血栓。

4.肝髒疾病:肝髒是人體蛋白合成的重要器官,患有慢性肝髒疾病的人,血液中的白蛋白數量下降,血液滲透壓下降,就會引起腳腫。

腳疼

1.糖尿病足早期信號:有些糖友在患病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行走一定距離後就腿痛、腳痛的情況,許多人會把這些症狀當成是“老寒腿”,或者以為是腰椎疾病所致。這些症狀對於常人來說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卻可能是糖尿病足的信號,要加倍小心。

腳趾疼痛。痛風容易導致大腳趾突然疼痛,並伴隨紅腫。骨關節炎和拇僵症也會導致大腳趾紅腫疼痛。小腳趾(通常是第三第四蹠骨)疼痛常與摩頓神經瘤(又稱趾間神經瘤)有關。女性患該病的幾率是男性的8~10倍。病因通常為外傷或腳趾壓力過大。

2.下肢動脈硬化:老年人走一段路,就感覺自己腳有點兒疼千萬別大意!除了懷疑腰椎間盤突出,還要考慮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或急性動脈栓塞的可能。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是腿上的動脈血管由於動脈血管堵住了,導致腿腳供血不足,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一般就是不走路的時候還好,不覺得疼;一旦走路較多,就會出現腳疼、小腿酸痛。

拖腳走路

走路拖腳可能是因為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腳部感覺失常所致。研究發現,大約30的拖腳走路與糖尿病有關。其他原因還包括:腳部炎症和腦血管疾病等。

趾甲發黃或發白

真菌感染容易導致趾甲發黃和增厚。趾甲黃厚還可能是淋巴水腫、肺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趾甲發白的原因包括:外傷、感染等。趾甲完整但大部分變白,則可能是肝病、充血性心衰或糖尿病的症狀。出現異常應去醫院檢查,如果及早治療,趾甲多可恢複正常。

杵狀、爪狀或勺狀趾

肺纖維化和肺癌等肺病是杵狀趾最常見的病因,但心髒病、肝病和消化系統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會導致。爪狀腳趾的可能病因包括:糖尿病、酗酒或神經性疾病。運動拉伸、穿特種矯正鞋或手術可以治療。勺狀趾的病因包括:外傷、缺鐵或經常接觸石油類溶劑等。

腳抽筋

鍛煉過量或肌肉疲勞是導致腳部突然抽筋(痙攣)的常見病因。其他原因包括:腳部血流量減少、脫水、或者鉀、鎂和鈣失衡、維生素D缺乏等。孕期激素紊亂或甲狀腺異常也容易導致腳抽筋。適度鍛煉可緩解肌肉疲勞,睡前伸展雙腳及經常喝牛奶補鈣,都有助預防。

腳寒

腳趾冰涼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環差,有時候與吸煙、高血壓或心髒病有關。糖尿病失控導致的神經損傷也會導致腳寒。其他病因還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貧血。出現腳寒最好看醫生,查清病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