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它是人類為了追求它值得付出時間、血汗、勞動、財富!大家好,我是「Ant」小編!讓我們看看今天要討論 哪些要需要注意的地方吧!快點筆記筆記!
步行調節自律神經,改善腸道環境:
逆流性食道炎、胃食道逆流、機能性腸胃障礙和過敏性腸道症候群——這些看起來好像有點難懂的詞彙,不論哪一個,簡單地來說都是代表該人腸胃狀態不佳的病症。
所謂的逆流性食道炎,就是指胃液或胃裡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引起食道發炎以及胃灼熱等不適之病症;而胃食道逆流是因胃酸或胃部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內所引起的病態之總稱,逆流性食道炎就是胃食道逆流的一種。
至於機能性腸胃障礙則是不管怎麼檢查胃部也找不出任何異常,但患者仍持續有著胃痛、胃脹或腹部膨脹等症狀的病症。最後,過敏性腸道症候群則是出現腹痛或反覆發生伴隨著腹部不適感的腹瀉、便祕之症狀,其特徵是排便後症狀會相對舒緩。
現在不論上述哪一種病症,患者人數都有增加的傾向。以前幾乎都只稱作「胃灼熱」、「胃脹」、「腹瀉」或「便祕」等等,然而現在有了個看起來似乎很艱深的病名,併成為了治療藥的適用目標。
這些病症的共同點在於——使用內視鏡檢查食道、胃部或腸道,都找不到任何異常,但實際上這些部位卻無法正常運作。像這樣以器官性質來看並沒有任何異常,但器官機能卻很差的人正在不斷增加。
(source:toutiao)
走路促進腸道蠕動,便祕自然能解決:
要說到負責控制腸胃運作的角色,那就是自律神經了。如同許多人都知道的,自律神經包含有會進行活動,並在感覺緊張及有壓力時運作的「交感神經」;以及放鬆時運作的「副交感神經」。當這兩者失去平衡,自律神經所管控的腸胃活動也會變差。
當我告訴患者「腸胃的狀態差,其實是因為自律神經的運作狀況不好。」時,通常患者都會回答我:「那請開改善自律神經的藥給我。」然而其實需要的並不是藥物,而是走路。
要改善自律神經運作的方法,最終還是走路。大家應該都有所感覺才對。只要走路,一旦肚子餓了,腸道就會動了對吧?
其實以前的日本是個幾乎不會便祕的民族,而且日本這個民族,以往還被認為所排出的糞便狀態是世界上最好的——這一點曾刊登在消化器官領域中最為權威的醫學刊物《Gastroenterology》當中。
在分別比較過世界各民族的糞便之後發現,日本人的糞便容積充足且有重量,是最會沉入水裡的糞便。順帶一提,糞便插圖被畫得像霜淇淋那般厚實肥碩雖然在日本並不稀奇,但其實也只有在日本才會這樣畫。
為何以前的日本人不但沒有便祕,而且糞便品質還是世界各國中最好的呢?塬因就在於當時的日本是個會在 進食中大量攝取含有豐富膳食纖維之蔬菜類,並且經常走路的民族。然而現在已經變得完全相反了,日本人既不太吃蔬菜,也不常走路。於是診所裡每一天、每一天都會有說著「請給我便祕藥」的患者上門求助。
(source:toutiao)
其中還有許多患者希望拿到不只一種,而是二∼叄種,甚至四種的便祕藥。甚至也有年齡在二十∼叄十歲間的女性,使用一般的便祕藥已經無法發揮效用,只好每天使用無花果浣腸。
對於這樣的患者,我一定會告訴他們:「請多走路。」但患者們總有很多理由不去付諸實行。有時我不經意地看看他們腳部,有許多女性都穿著高跟鞋,那不禁會讓人覺得:「穿這樣的鞋子,的確是不會想多走路了。」所以每當我看到穿著高跟鞋進到診療室來告訴我:「我有便祕問題,請開藥給我。」的患者,總會忍不住覺得感概。
(source:toutiao)
相信大家經常聽到:「便祕要多攝取蔬菜」、「優格也很有幫助」或是「黑棗和香蕉對便祕的人很好」等等傳言,知道有許多具有改善便祕效果的食物,應該也有很多人曾經實際嘗試。
生物進食之後進行排洩是一種基本,「吃了什麼食物」的確是很重要的。話雖如此,想要只依靠飲食來解決便祕,還是有其極限存在。若都不走路,依舊沒有辦法更加改善。
人們如果臥病在床,大多會漸漸地變得難以自行排便,導致必須要浣腸或摘便(用手從屁股取出糞便)。
躺姿本來就讓人很難使勁,所以容易有不好排便的問題,再加上因為欠缺走路,全身肌肉都缺乏力量;同時走路量少也造成自律神經無法正常運作,連帶使得腸道的蠕動變得更加虛弱。 因此,常走路的人正因為走路使其自律神經受到活化,腸胃的蠕動也就自然變得活潑了。
便祕藥可能只適合在腹脹或是需要暫時先舒緩不適時使用,然而其實只要平常肯多走路就不需要這些藥物。只要走路,腸道就會開始運動,這是件非常簡單的事。
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它是人類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時間、血汗、勞動、財富——甚至付出生命的東西。 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分享文章喔!那麼我們下次見!我是Ant小編!請追蹤健康新視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