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易胖體質?就是你光喝水都能把自己和胖,那怎麼辨別易胖易瘦體質?一張圖告訴你!
①如果你是左邊圖片的手指形狀 ,就將你的大拇指伸直,比個讃的樣子。如果手指屬於直上直下的,那麼你就中招了。說明你是易胖體質。
②如果你是右邊圖片的手指形狀,同樣將你的大拇指伸直,比贊的樣子。如果手指呈曲線的樣子,那麼你本人就屬於易瘦體質。
如果有朋友疑問了,那如果左手是左邊這樣,右手是右邊那樣,該怎麼辦呢?!
那就先看看你有沒有以下的表現來判斷吧?
易瘦體質的特徵:
1.輕微運動就容易出汗,睡覺時盜汗特別嚴重。
2.脾氣時常不好,容易生氣焦慮感,口乾舌燥。
3.有貧血、眩暈、心悸等癥狀的表現。
4.願意經常熬夜,就算躺下也會難以入眠。
5.偶爾便秘,不愛喝水,大便時間長,排泄物乾燥。
易瘦體質的人,平時多增強運動,盡量戒煙忌酒,加強鍛煉來增強身體免疫能力,提升身體素質;
應調整飲食、多做運動,也可以找專人定製營養餐譜,進行滋陰清熱,養心滋腎,調養氣血。
易胖體質的特徵:
1.身體非常容易感到沉重與疲倦,經常感覺自己很乏力。
2.皮膚總是缺乏彈性,偶爾身體容易出現浮腫情況。
3.經常出現污痰、口中伴有黏液、女性分泌物較多。
4.非常喜歡吃甜食,甚至難以控制自己。
5.無論幾點起,但還是覺得昏沉的想睡。
6.容易出現暈眩,平時有感到頭痛。
調整易胖人群體質:可以通過飲食習慣進行「營養配餐」的方法調節;
也可以根據服用控制脂肪代謝和糖代謝的產品,影響易胖體質基因進行乾預。
為什麼日本是全球瘦子最多的國家?學會五個養成「易瘦體質」小習慣你也能瘦
日本,不得不說是一個文化十分多元化的國家。無論是二次元文化還是茶道劍道,工藝文學還風景美食,都是聞名遐邇的級別。
那麼,日本在世界最突出的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日本成人肥胖率只有3.5%。而公認最胖國家的美國的成人肥胖率則是近39.6%,日本的整整十倍。
沒錯,日本最讓人羨慕的就是,他們真的很瘦。走在日本街頭幾乎都看不到胖子。
【相撲選手除外,他們故意胖的】
不過有趣的是,日本人並不愛運動。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調
查「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日本才排到第十一名。
而美國反而是最愛運動的國家。
那麼為什麼不喜歡運動的日本卻是全球最瘦的國家呢?:
瘦只有兩個主要因素——飲食與運動。
排除了運動,那原因就自然歸於日本獨特的飲食文化習慣了。
為什麼日本人是全球最瘦的?
食材種類選取豐富
看看日劇和動漫里的便當,是不是都滿滿當當五顏六色的?這正是日本特色的「彩虹飲食法」。
「一天吃30種食材」,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飲食目標。此後,30種食材這個概念在日本簡直深入人心,被很多主婦當作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
所以人家媽媽的便當就是擺的那麼好看啊,畢竟食物素材多~
日本傳統飲食文化推崇「新鮮至上」,所以很注重食材的季節性——
春季吃綱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蜻花魚,仲秋吃刀魚,深秋吃經魚,冬天吃河豚….
日本主婦喜歡每日去採購應季的新鮮蔬果和海產牛肉等,很少吃餅乾,糖果類的高熱量加工食品。
所以,種類豐富的新鮮食材選取為日本人保證了日常營養的均衡與充足。:
食材烹飪方式清淡
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掩蓋食材原有的滋味。」
所以為了保留食材本味,日本人很少添加辛辣和油膩的調味品(芥末自己隨意放),做菜以煮、蒸、烤為主,甚至生食居多,比如北極貝刺身,生魚片,生蛋拌飯,秋葵豆腐….而在中國,不來個紅燒糖醋油煎爆炒的,那還叫個大菜?
日本人最愛的壽司(甚至被列為「日本人臨死前最想吃的食物」top1….),和中國習慣的「飯要趁熱吃」不同,是以涼米飯做壽司底的。熱米飯放涼後會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這種澱粉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GI和熱量較低,飽腹感更強,甚至作用類似於「膳食纖維」。當然吃了也不容易變胖了。
即使是天婦羅這種油炸食品,在日本「油炸之道」的影響下,也講究面衣要薄到不能再薄,表面不能溢油,用面巾紙去吸紙上不能留一絲油痕。
於是這樣的原則註定了日本飲食清淡,少油的特點,在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營養和原滋味的同時,也減免了額外添加的油鹽帶來的熱量爆炸。
注重用餐儀式感
精緻的和風餐具,細心繁複的擺盤,吃飯之前要雙手合十說到「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每一口都細嚼慢咽,用心品味…(當然現在年輕人吃飯都是在玩手機了)
這樣的餐桌禮儀背後,還真有大文章。
日本人的擺盤,講究的是色彩搭配和擺放的藝術化。別看一碟碟定食眼花繚亂的,但其實以懷石料理為代表的傳統日本料理,偏愛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都說日本人是「用眼睛品嘗食物」,或許用眼睛和胃一起吃飯,賞心悅目后,胃也感覺更容易飽了吧。
有位新加坡華僑對日本華裔作家陳舜臣說:」生意夥伴請我去了料亭,漂亮的盤子里盛有少得可憐的食物,這也就算了,但那根本不是吃東西的地方,太乾淨了,我老擔心灑一滴湯,滴一滴酒。」陳舜臣感嘆:「在中國吃飯,最後肯定是酒灑了,飯桌亂了,大家都捧著肚子心滿意足的景象。」
日本有句俗話「七八分飽人不老」,他們吃飯的細嚼慢咽,除了能更細膩的品嘗食物味道之外,也能更仔細的感受七八分飽腹感,及時停筷子。這也有些類似著名的「正念飲食」~
日常海產品攝取充足
日本自詡「徹底的食魚民族」,可不是蓋的——島國日本四面環海的地理優讓他們海產品消費量世界第一,日本每年人均吃魚100多公斤,比大米消費量還高。
海產品里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硒能幫助調節內分泌水平,保持代謝平衡,這是易瘦體質的基礎。
硒的功能:修復細胞,排毒解毒,調節內分泌,調節甲狀腺激素的代謝平衡等
魚是所有肉類中蛋白質消化率最高,脂肪熱量最低的,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和牛磺酸。同時像三文魚,金槍魚等海魚里還含有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DHA(俗稱「腦黃金」),這種脂肪酸對大腦的發育和記憶力思考能力十分重要有益,也有降膽固醇,防高血壓等作用。
像裙帶菜,紫蘇等海藻類蔬菜也是日本人的最愛,一碗醋拌海帶和紫菜湯是餐桌標配。海藻類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多聚糖,以及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助於防癌,降膽固醇,排除毒素。
低脂高硒高蛋白的優質蛋白質和海藻類蔬菜攝入,十分有益於健康苗條。
發酵食品攝入多
日本人對發酵食物的痴迷已經眾所周知人盡皆知了,納豆,味增,泡菜,醬油,其次還有「漬物」, 就是腌制的各種蔬果。
這類發酵食品都含有發酵用的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是腸道的清道夫,能促進體內消化酶的分泌和腸道蠕動,清除腸道垃圾。像納豆和味增這種用豆類發酵的食品,還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E,鈣和礦物質等,納豆也早就被證實可以防大腸癌,降膽固醇,預防高血壓,改善便秘等。
據說日本人的長壽就與常吃味噌有關。他們至今保留用納豆和生雞蛋拌米飯吃的傳統,配一碗味噌湯就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早餐。
好飲茶的習慣
日本人愛喝茶,這習慣最初是向中國古代學習,之後引進並改良,培育了日本茶道。
茶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還含有兒茶素,茶多酚等特殊植物化學物,有抗癌,抗腫瘤,降膽固醇降血脂等保健功效,也促新陳代謝和幫助分解脂肪。日本的癌症發病率相當低,可能和他們常喝綠茶有關係。
不過雖說茶是源於中國的,但日本飲茶量卻比中國多得多,茶飲產業也更平民化,大麥茶,玄米茶,烏龍茶,抹茶….無論是在街頭售賣機,路邊便利店都能買到無糖瓶裝茶,日料店和餐廳也都會提供茶,市民都有無時無刻飲茶的習慣,甚至還吃茶泡飯~
日本茶飲料大多是無糖的,反觀中國的貨架卻長期被含糖果汁調製乳和碳酸飲料佔據。在茶的本土發源地中國,喝茶的氛圍還不如喝咖啡濃厚。(看看難得的無糖茶東方樹葉的風評,就懂了)
本土文化和國情
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出行更喜歡散步或騎自行車。
日本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是世界第一快,尤其是在東京,大阪這類人流量大的城市,日本人更是走路帶風,甚至小跑。(可參見上學路上叼麵包日劇跑經典畫面)
另外,日本是一個多山、多丘陵的國家,有些道路很多上下坡,所以對日本人來說,通勤不是單純的走路,而是上上下下的爬坡運動,無形增加了運動難度和運動量。
而且日本計程車價格及其奢侈,所以對他們來說,能走路就別打車了。
近年來,日本社會還有一個新觀點:「下層人士」才發胖。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稱:「下層人士」的特徵是缺乏自律性,凡事懶散。他們懶得出去買東西,懶得自己動手做飯,天天吃快餐或在便利店買便當。那都是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他們不停地吃,便成了肥豬一樣。」
所以,哪個日本人還敢當肥宅啊~
同時日本國情也很特殊,作為一個老齡化和少子化日趨嚴重的國家,政府十分注重國民健康和醫療費負擔,於是控制體重這樣一個最直接的利於健康的方法,也自然被列為國計廣泛普及了。
一個國家整體的健康與體重的關係,遠非一兩個原因就能解釋的。它一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響,才形成了一個國家的整體水準。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去刻意效仿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只是日本無意中做到了「膳食多樣化,清淡烹飪,飯量點到即止,日常適量運動」,才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世界上最瘦的國家,這才是日本的可取之處。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