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但如果你分不清臉……
多數人肯定遇到見過面的人,過後不認得你的尷尬。“對不起,我有臉盲症。”對方十之八九會這麼對你說。
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在我的母校中山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臉盲症的故事:心理學系某學生入學時第一次見新同學,心情激動地問了四個女生的名字,最後發現,竟問了同一個人四次!
臉盲症的由來
人類,正常情況下對臉孔的敏感度極高,經常可以從照片背景的塵埃、天上的雲彩甚至橙子上的褶皺,聯想到人臉或者笑臉。
而臉盲症則恰好相反,它是一種認知障礙疾病,是指患者因大腦部位功能受損,無法辨識熟悉的臉孔,包括本人自己的面孔。
人腦負責臉孔認知功能的部位被稱為“梭狀回”,大腦這部位能幫助人們通過更細節地記憶臉孔細節,從而辨識面貌認人。大部分人的右腦梭狀回使用頻繁度高於左腦。
最早,它僅限於嚴重大腦損傷後導致的梭狀回受損,即後天的臉盲症——像偶像劇中男女主角頭被撞後失憶不認得對方就屬這類;但後來的醫療人員發現,先天的臉盲症也存在,而他們在認知其他事物時,通常毫無障礙。
臉盲症,學名“人面失認症 ”,早在19世紀便被人們確定。由德國神經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爾確定,1944年,蘇聯紅軍進攻德國,一名德國中尉後腦中彈被送到醫院。傷愈之後,這名中尉發現連打扮成護士的妻子也認不出來,甚至覺得鏡子裡的自己很陌生。博達默爾研究了包括這個病例在內的3個病例,據此撰寫了一份47頁的醫學報告,成為第一個系統研究面孔失認症的人。
他為臉盲症所起的正式名稱Prosopagnosia,是希臘語prosopon(臉孔)和agnosia(不知)兩個詞彙融合組成。但由於這個單詞本身就太過“臉盲”,到了1996年10月,一位名叫比爾·舒瓦瑟爾(Bill Choisser)的美國人,發明了Face Blind(ness)這個詞,並且迅速流行。從此,認不出其他人的尷尬,都可以用“我臉盲”作為理由。
舒瓦瑟爾本人就是臉盲患者,他從小便發現同學們都能在大街上認出自己的母親,自己不能;後來當了律師,他在法庭上都認不出自己的客戶。直到48歲的時候,舒瓦瑟爾才第一次在鏡子中認出了自己的臉,而且,主要看髮型。
你臉盲嗎?看看這張圖
如何診斷臉盲症,目前有多套測試都有一定作用,例如本頓面部識別測試(BFRT)、劍橋臉部記憶測試(CFMT)以及人面失認症20條索引(PI20)。不過,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名人面孔測試,請看下圖——
▲你能認出其中幾個?
臉盲症分為三種:
感知性臉盲、聯想性臉盲以及天生臉盲。感知性臉盲為後天形成,他們無法分辨所有人的臉;聯想性臉盲可以辨識面孔,然而無法將臉與對應的人聯繫在一起;而天生臉盲則因為基因或者腦部天生存在的缺陷,生來便無法辨認人臉。
所以,通過剔除髮型、打扮等特徵的純粹的名人臉部,基本可以確認以上三種臉盲症。如果用陌生的臉,聯想式臉盲可能被忽略,因為他們可以辨識臉,只是無法聯繫起身份。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心理科學系的喬安娜·帕蒂尼(Joanna Parketny)認為,正常人能辨認80%的臉,而如果低於60%,則可以歸入臉盲症範疇。
研究者稱,臉盲症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患者在編碼面孔時基於各個部位,把注意力放在了單個的特徵上,比如眉毛、眼睛或嘴的形狀,而不像普通人那樣對面孔進行整體識別。
臉盲不用怕 照樣能認人
上節臉盲測試的標準答案是:A、毛主席;B、奧巴馬;C、普京;D、希拉里;E、貝克漢姆;F、邁克爾 ·傑克遜。
如果認識這些名人,卻辨識不出3個以上,可能就屬於中國數千萬臉盲症大軍中的一員。
假如你能認清韓國天團數十張量產的臉,卻純粹因為不知道上圖中的人而未達60%及格線,那麼,不是臉盲,是社會盲……
還有一個辦法,閉上雙眼,想像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的面容,如果腦子裡沒有清晰的影像,那麼你的認臉能力肯定不高。
目前尚無法找到後天訓練提高人臉辨識能力的方法。
不過實際上,即便存在臉盲症,也不妨礙辨認他人。因為認人不只看臉。1985年,神經學家奧利弗·沙克斯寫過一本經典的書,其中就有一個臉盲患者Dr.P,書名就講述了他的病情——《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P博士雖然認不出妻子,卻可以通過聲音認出她;他還可以通過高度的細節認出親朋戚友,例如通過方下巴和大門牙認出兄弟。事實上,作者沙克斯就是臉盲患者,而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不知道。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據非官方統計,80%自稱有臉盲症而沒認出你的人,實際上都沒有臉盲症,真相是他們對你不關心、或者跟你接觸太少。所以治好這種“臉盲症”的最佳方案,就是放下你的手機,多去跟其他人接觸,否則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會對你變得“臉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