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很煩躁,
白天覺得累但晚上就是睡不著……如果你有以上經驗,
那很有可能是
自律神經失調:
。
自律神經失調不只會造成心悸、腹瀉、胃痛,
這些症狀長期累積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根據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指出,
男性30歲、女性40歲以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力就會急速下降,
非常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但是透過5種簡單的方法就能改善!
自律神經控制內臟與血管 副交感神經使身心放鬆
自律神經研究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
自律神經是讓內臟運作、輸送血液、控制內臟,
以及血管功能的神經,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和自律神經有關。
自律神經由交感、副交感神經組成
當
交感神經運作時,血壓上升,身體就會變得有活力:
;
而
副交感神經作用時:
,血管會擴張,讓
血壓下降:
,
這時候
身心會變得放鬆。:
女性40歲後自律神經易失調 影響血液循環、免疫力
這兩種神經必須保持平衡運作,一旦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力下降,
將會造成血液循環惡化、免疫力低下,一整天都感到焦慮,
還會影響到睡眠導致精神變差。
簡單5撇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1.午睡1小時
午飯後小睡一下,有助於提神,
然而如果時間超過一個小時,
就會讓應該在夜晚睡眠時活化的副交感神經運作變差。
午睡時間最長也最好控制在一小時內。
2.大口嘆氣
深呼吸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
提高末梢血管的血流量,放鬆身心,控制自律神經。
如果在公眾場合或辦公室嘆氣怕會影響周遭,
不妨在休息時進行。
3.早上別運動
早上血管還處於收縮狀態,身體容易僵硬,
這時勉強運動反而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
在身體狀態還不安定的時間點,
也可能會造成受傷的危險。
4.健走
慢跑的運動量大,呼吸變快,
會使得副交感神經運作下降,呼吸變淺讓血液循環變差。
一邊深呼吸一邊健走,更能讓身心放鬆。
5.聽音樂
經過小林教授的實驗,聽30分鐘的音樂,
能促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
讓人放鬆、心情平靜,除了喜愛的歌曲外,
反倒適合聽陌生的歌曲。
如果是熟悉的曲子腦中有記憶,
反而會打亂自律神經重整的效果。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疾病,
而是一種症候群,
一種身體不健康的狀態,
若是輕易忽視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就會演變成疾病!:
所以平常就應該注意,找到方法讓自己放鬆,
若是況嚴重也要盡速向醫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