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病從口入”,因此飯前要洗手。近日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與我們的碗筷親密接觸的洗碗布,竟然細菌叢生。
德國吉森大學和慕尼黑赫爾姆茨研究所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廚房中使用過的洗碗布上存留細菌多達362種,其中半數可致病。即使經過清洗消毒,也很難根除細菌。
研究人員採集了多塊用過的洗碗布,並對其做微生物分析。結果發現,上面的細菌種類繁多,包括約氏不動桿菌、奧斯陸莫拉菌(讓洗碗佈散發出難聞的臭味)等,極易讓免疫力差的老人或小孩染病。
(source:toutiao)
即使經常清洗,短時間內細菌減少了,但很快又會生長,只有經常更換才能最大程度規避風險。
沈雁英表示,細菌對人的影響有兩個基本前提,一看是否有途徑進入人體,二看進入人體的細菌數量及細菌是否是致病菌,而且足以致病。
而洗碗布正是這樣一種有菌環境。它每天都要和碗筷親密接觸,肉屑、菜渣、油汙或多或少都會遺留在洗碗布上,導致細菌快速繁殖。
無論是棉布巾、海綿擦,還是絲瓜瓤、鋼絲球等,其結構都給細菌繁殖提供了場地,加上洗碗用具經常處於潮溼狀態,更給細菌滋生提供了理想環境。
要做到定期給洗碗用具殺殺菌,並做到“幹、勤、換、分”非常重要:
“幹”,即每次用完後要及時擰乾,並晾掛在通風處;
“勤”,指的是洗碗後要及時清洗並定期消毒,方法是用稀釋了的消毒液浸泡5分鐘或開水煮10分鐘都可以;
“換”,是建議每個月換一次,出現難除異味後,即使不到一個月也要更換;
“分”,是說洗碗布一定要專布專用,最好是洗碗、洗鍋、擦灶臺及油煙機、清潔餐桌檯面的抹布分開使用。
洗碗常犯的4個錯誤
洗碗這件事雖小,但一些錯誤的做法需要警惕。
錯誤1
飯後把碗摞在一起
油膩膩的碗盤摞在一起,只會造成互相汙染,讓刷洗工作量增加一倍。吃完飯後要給碗盤分類,沒油的和有油的分開放,先刷沒油的,後刷有油的。
此外,盛生肉的碗要與盛熟食、果蔬的碗盤分開,洗碗布也要分開。先洗盛熟食的碗,後洗裝生肉的碗。
錯誤2
刷什麼都用洗潔精
盛粥、冷盤一類的碗盤,風乾前用水一衝就乾淨了。過去沒有洗潔精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是用熱水和米湯刷碗,溫和環保。
熱水能降低油脂的黏性,讓它容易被沖走;米湯、麵湯中的澱粉能和油脂結合,進而去除黏膩。
錯誤3
洗潔精不稀釋
刷碗前,建議先在半碗水中加幾滴洗潔精稀釋,每次用洗碗布蘸取少量刷洗即可。
錯誤4
碗筷不控水晾乾就收起
碗筷洗後宜控水晾乾,不要用抹布擦乾,以免微生物繁殖。如果怕鐵鍋生鏽,洗後應該用廚房用紙吸乾水分。
(source:toutiao)
還要注意,洗碗後務必把水池和周邊的檯面刷乾淨。否則水池就會成為微生物交叉汙染的絕佳場地。
餐具清潔小訣竅
木製餐具
在使用後,應立即用冷水浸溼的海綿或紙巾擦拭。清洗的時候不要將其放置水中久泡,也不能放入洗碗機中清洗。
清潔完畢後,可以塗抹一點植物油進行保養,也可以用一片檸檬擦拭表面來驅除異味。
金屬餐具、鐵鍋
洗完以後一定要用乾淨的軟布抹去上面的水分,及時擦乾。
擦洗餐具的洗碗布
最好選用木纖維材質的,它具有很強的親水性和排油性,使用時無須加任何洗潔精,即可將油脂擦乾淨,用手稍微搓洗,布上的油漬很快就能被清洗乾淨。
不明智、不健康、不正直地生活是不可能活得愉快的;同樣,活得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健康和正直。 看完之後,大家心裡是不是有些想法呢?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分享文章喔!那麼我們下次見!我是Ant小編!請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