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一個不注意,這4種可能讓胃病找上你!」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明明胃不舒服,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功能性胃病:
在就診前的半年內,至少有3個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餐後不適、胃痛、早飽(吃一點胃就飽脹的難受)、上腹部燒灼感等等,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等,卻未發現能解釋上述症狀的結構上的問題,這種功能性疾病就叫做“功能性胃病”。
很多人都認為胃病是由飲食不規律引起的,其實,這只是其中一種原因,導致胃病的因素還有很多種,而情緒也是影響胃病的一種。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時,就沒有食慾;當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時,則食慾倍增。
事實上,胃腸功能的改變的確可以稱作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而許多胃病的發病也是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的。臨床發現,不少慢性胃病的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經衰弱,長期失眠、焦慮、憂鬱;或由於過度的精神刺激、心境不佳、長期情緒低落等,以致植物神經機能失調,胃部血管痙攣性收縮,胃黏膜營養不良,胃腺分泌異常等,長期失調則發生慢性胃病。
胃怎麼會是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
腸胃神經細胞對“情緒刺激”格外敏感。專門支配內臟器官活動的神經叫做自主神經,由最高階中樞——大腦控制。也就是說,腸胃的最高領導是大腦中樞,“情緒”是中樞神經的反應,必然會通過對自主神經的影響,而影響到腸胃等內臟器官。胃腸道神經細胞數量非常多,僅次於中樞神經,因此對情緒的響應相當靈敏。而且這些細胞同時具有分泌的功能,在接受到大腦傳來的“情緒刺激”的指令後,會立刻產生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的變化。
研究發現,人的胃在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胃的機能都受到情緒的影響並且影響十分明顯,氣憤、恐懼、激動、焦慮等情緒可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而抑鬱、悲傷、失望等情緒,則使胃液分泌量減少,酸度下降,胃的運動減慢。無論酸度升高還是下降都會讓我們的胃不舒服——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下降、上腹不適、飽脹、噯氣、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從而導致功能性胃腸病。
識別胃的“求救訊號”——消化系統或精神神經系統出了問題:
腸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人的消化系統一起,形成了神經內分泌網路系統,又叫“腦腸軸”。如果人的心情不好,就會通過“腦腸軸”,引起腦腸肽等胃腸激素分泌異常,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反之,人們如果消化道出現問題,也會通過“腦腸軸”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人的情感障礙。
所以,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可以通過人的神經內分泌網路系統導致胃的疾病,引起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等,出現胃痛、胃脹、早抱、噁心、嘔吐、反酸、燒心、反食、便祕、腹瀉等等各種不適。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就說明消化系統或精神神經系統出了問題,需要進一步修理了。因此,上述症狀也是胃的“求救訊號”,想借此引起人們的關注。
如何不得功能性胃病?——保持良好心態:
預防功能性胃病的發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情緒,淡定自如、處事不驚的生活態度。莊子逍遙遊談到:”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解釋為:全社會的人都稱讚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這樣的處世之態,對於預防功能性胃病大概有些幫助。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一個不注意,這4種可能讓胃病找上你!」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