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能運化水谷,當這個運化功能下降,胃腸就容易生溼,有些人溼氣重,身體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身體反應,最常見的會出現頭昏腦脹、渾身酸困、精神不濟,四肢肌肉關節痠痛,尤其到下雨天,天氣潮溼的時候更加明顯。
因為脾胃運化不好,消化功能差,溼阻氣鬱,也容易出現胸腹部脹悶不適、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一般大便會比較粘稠黏膩,比較難排出,小便會比較汙濁,人體的面板沒有光澤,面板油膩,容易長暗瘡等疾病。
溼濁為病,常跟其他的病邪相兼,化生痰溼、溼熱、寒溼等問題,除了直接影響胃腸,容易引起胃腸的疾病之外,比如溼濁下注停留在腎膀胱,會引起尿道炎、尿路結石、腎炎等疾病;溼濁留在肝膽部位,更容易引起肝炎、膽囊炎、肝膽結石等問題;痰溼入肺氣管,容易引起咳嗽咳痰、氣管炎,哮喘等問題。
所以溼濁問題,不能等閒視之,形成的原因很複雜,排出溼濁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健脾是祛溼的最根本的方法,所謂土能克水,脾屬土,溼屬水,健脾胃能夠幫助胃腸的運化,防止溼邪的來源,另外中醫應用溫陽利水發汗利尿等方法,也能夠促使失去的排除。
健脾利水祛溼,日常有幾個比較好的藥品食品能夠幫助我們,比如薏苡仁是祛溼的佳品,有利水消腫、健脾胃、利尿清熱等功效;白扁豆也可入藥,有健脾利水、祛溼止瀉消腫等功效;體內寒溼的可以選擇生薑,有溫陽和胃、祛風散寒功效;經常腸胃不適,可以選擇砂仁、陳皮等藥物,有芳香化溼、醒脾和胃、降逆止嘔等功效。
以上這些食材藥材,都可以配合其他食物煮湯或者泡茶飲用,幫助體內排溼去溼。
健康一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