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進補又成了大家養生的重點~通常進補的方式有食補和藥補,食補咱們說得很多了,今天就來聊一聊藥補。
說到中藥進補,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人蔘。其實,還有一味用途廣泛又物美價廉的中藥佳品,而且在補氣、生血上絲毫不輸人蔘,它就是——黃芪。
黃芪用途廣,補氣最給力 在價格上,黃芪只是人蔘的零頭,而在養生作用上,黃芪卻不容小覷: 1、補氣最給力
黃芪味甘性溫,補氣最給力,具有補氣固表、利尿的作用。就連李時珍都說黃芪是“補藥之長”,有“補氣諸藥之最”的美譽。想要補氣,可不能錯過黃芪了~
養生推薦:赤豆黃芪龍棗湯
材料:赤小豆、黃芪各30克,龍眼肉15克,紅棗10枚,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赤小豆加水500毫升,武火燒開。將黃芪、龍眼肉和紅棗小火煮半小時,加紅糖,煮至糖融。去黃芪,喝湯吃赤小豆、龍眼肉和紅棗。
適合脾氣虛弱,中焦失運,表現為食慾減退、食後腹脹、倦怠乏力等症狀的病人。
2、生血也在行
黃芪能大補肺脾之氣,以資生血之源,是益氣生血的良藥。
尤其適合氣血雙虧的病人。氣血雙虧病人的臟腑失於濡養,導致心悸乏力、頭暈目眩、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需要注意的是,黃芪補血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而我們通常說的補血是西醫的說法,針對是貧血。(貧血,指的是人體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範圍下限。)
養生推薦:黃芪枸杞燉烏雞
材料:黃芪30克,枸杞15克,烏雞500克左右,姜、精鹽、味精、醬油適量。
做法:將黃芪、枸杞洗淨裝入雞腹,用線紮好,放入沙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左右和姜,蓋好沙鍋,先用大火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燉2小時左右,調味即成。
3、益氣固表、預防感冒
黃芪對汗病也有一定的療效,無論是時時汗出,動則尤甚的自汗,還是睡時汗出,醒來自止的盜汗。
藥理學研究表明,這主要與黃芪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有關。
養生推薦:黃芪白朮雞肉湯
材料:黃芪15克,白朮15克,雞肉250克,姜、蔥、黃酒、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黃芪、白朮同裝入紗布袋中封口備用,再將黃母雞按量切成小塊,一起放入鍋中同煮,大火燒開後用文火煮1小時。去藥,再加調料,煮沸即可。
適用於自汗惡風、乏力、容易感冒、少氣懶言等症狀。
4、補腎強身
黃芪和一些藥材搭配,還有益氣溫陽、補腎強身的作用。
養生推薦:黃芪豬腎湯
材料:黃芪50克、杜仲25克、續斷25克,豬腎兩個。
做法:把豬腎切成薄片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熱;再將上述藥物洗淨後加入沙鍋內,用大火煮沸15分鐘,接著改用文火慢燉一小時左右,加入生薑三片、蔥段少許,調味即可食用。
腎陽不足者冬春季節每週服食一次。
5、美容養顏
黃芪還有抗衰老、美容養顏的作用。
養生推薦:黃芪紅棗茶
材料:黃芪15克,紅棗4粒,水適量
做法:將紅棗用溫水泡發洗淨後去核;將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浸泡後放鍋內,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飲用。
需提醒的是,這些藥膳是作為一種輔助性食療,如果有啥不舒服的,千萬別耽擱,趕緊到醫院瞧瞧。
黃芪雖然好處多,但亂吃也傷身,在吃之前先要了解以下幾點。
進補黃芪,注意3點 1、進補前,先做“皮試” 有些人經常單獨使用黃芪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導致身體迅速出現“上火”症狀,如面紅、睡眠差、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
要防止“上火”,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先做“皮試。”
簡單來說,就是在使用黃芪之前先服用黨蔘試試,發現有效而沒有不良反應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
2、循序漸進
進補黃芪也要依照循序漸進的方法,一般要由少量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看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這些症狀,則應停用或重新配伍。
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不良反應,可增加用量。
3、這5類人不適合吃
身體乾瘦結實的人、處於感冒的人和經期中的女性,不適合吃黃芪。
此外,腎病屬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
市面上有些不良商販為了逐利,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假冒偽劣藥材比比皆是,接下來就教大家如何挑到優質的黃芪。
簡單兩招,挑到優質黃芪 1、辨真假 從外觀來看,黃芪顏色呈淡棕色或黃色,圓錐形,上部粗、下部漸細,長20~120釐米,表面有皺紋及橫向皮孔,質堅韌。
從斷面來看呈纖維狀,顯粉性,皮部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品嚐起來味微甜,嚼起來有豆腥味才是真品。
2、選產地
在正宗黃芪中,也有野生、人工栽培之分。
野生品除東北所產的三種關芪,即卜奎芪、寧古塔芪、正口芪品質較好外,最好的當數甘肅野生黃芪。
黃芪由於現在野生品較少,在各省區均有人工栽培,在購買時,選擇來自甘肅、東北產地的黃芪,品質相對更好。
說了這麼多,大家有沒有心動呀?想在冬天裡補一補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黃芪喲~